爱尚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曹魏臣子》

爱尚小说网(23ox.com)

首页 >> 曹魏臣子 () >> 第十一章、圉县蔡家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23ox.com/184331/

第十一章、圉县蔡家(2/2)

,“《风俗传》云,‘旧陈地,苦楚之难,修干弋于境,以虞其患,故曰圉’”。东汉属陈留郡。西晋属陈留国,后废。在己吾的西北方向,相隔一百多里。

圉县蔡家,是陈留有名的士族之一,自从出了蔡邕之后就更有名了。

蔡伯喈,师从太傅胡广,以孝行闻名乡里,与叔父、叔伯兄弟同居,三代没有分家,乡里的人都称赞他品行好。后来出仕,性情刚直,得罪了十常待与权贵,被流放朔方,遇大赦后又被五原太守陷害,所以避祸吴会之地,往来依靠泰山羊氏。

黄巾之乱后,刘宏大帝再次大赦天下,避祸多年的蔡邕也思乡念切,加上对朝廷的失望,所以收拾行囊回归故里,打算老死乡里、落叶归根了。

当然,身边还跟着一家老小,其中就有被他卖了的女儿蔡琰蔡文姬。哦不对,是已经和河东卫家定了亲的女儿,原因是流放途中受到了卫家的照顾,头脑一热就许配给卫家的短命鬼二公子卫仲道了(仲道是字,名查不到,囧)。

树立影,人立名。

蔡邕的学识是举世公认的,雒阳太学门口《熹平石经》的书写者,当之无愧的当世的大儒、名士。所以,许多学子士人都来拜访,如同闻到了臭鸡蛋的苍蝇群。

拜访名士,听大儒讲学,是这个时代学子必做的事。

汉代做官有两条路子,一种是举孝廉,像陈留郡这样的大郡一年也只能举孝、举廉两人而已,难度相当于后世的一个省的高考文理科状元。另一种是徵辟,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皇帝征召称“徵“,官府征召称“辟“。

要想被徵辟,首先名声要足够大。这也是陈太公有个小四轮车就马不停蹄去得瑟的原因,给他儿子扬名去了。

扬名,是这个时代有志官场的士人必做之事。就如曹操还没有行冠礼(古人二十而冠)的时候,得到了太尉桥玄、名士何颙的肯定评价后,还用耍无赖的手段逼许邵给出了名垂千古的评价: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而这几个重量级人物的评价也成为了曹大大打开仕途的利刃。所以蔡邕回乡里后,被一堆苍蝇骚扰也是应该的。

追名逐利,古今有之。能走捷径,何必拘泥于弯路呢?

蔡邕很烦,也很无可奈何。闭门谢客嘛会被说故作清高,大开庭门嘛一天到晚就净是当接待了。最后索性举家搬到山里搭个茅屋居住了,美其名曰休养身体,静思读书。

只留一位老仆人守门,碰到名门高士、故里知交的拜帖,才回家一趟接待。至于其他的士子学子等,抱歉,身体孱弱,不便见客,请望海涵。

渐渐的,苍蝇少了,名刺却是不断,十天半个月总会有这么一张拜上。

四月天了,今天天气很好,阳光普照在大地上,驱走了寒意。蔡家的老仆人在打扫着大门口,门前的大树已经抽出一堆绿芽,再过些时日定是郁郁葱葱。

新生已经来临。

比其他州郡的盗贼四起,陈留几乎没有被波及,也许去年的黄巾闹得太狠,泥腿子们的元气大伤,再也折腾不起了。

折腾不起了,那就咬着牙接受。三三两两的农夫行色匆匆的路过去忙农活,田亩税提高了,庄稼要伺候得好点才行,不然这个冬天就断炊了。

“哒哒哒...”

马蹄敲打在大地上奏响了彰示大户人家的旋律,从远到近。老仆人对这个声音很熟悉,这两个月来听了无数次,只是不知道这是哪一家。

老仆人眯着眼看去,远处来了五骑,居中一位头戴儒生巾腰佩剑,年纪很轻,应该才冠礼不久。

两侧跟着四个骑手,家丁打扮,应该是护卫中间这位公子的私兵,个个都很健壮,腰上别着环首刀,后面两位还背着弓箭,前面两骑的马臀斜插着灯笼,上面有一个斗大的字。

这个组合很奇怪,倒像是公子哥出来打猎的。

但是如今世道乱了,敢四五骑就出门的公子哥,已经很很少了。而且这也不像出门访友的,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这么年轻没有长辈携带就来拜访,是很没有礼貌的事。

老仆人很努力的想看清楚灯笼的字,想知道是哪一家,可惜徒劳无功。唉,人老了眼神就是不好。

没多久,骑士们就来到了十米开外,年轻人和骑手们很利索的下了马,身手很矫健。牵着马走到老仆人的跟前,光看这一点就知道来人很有礼数,有大家风范。

“这位老丈,在下有礼了。请问这里可是伯喈公的府邸否?”

彬彬有礼,对一个扫地老头都拱手做礼,这绝对是传承上百年的士族,才能调教出来的修养。老仆人瞬间对这位年轻人的好感飙升,不敢怠慢,也拱手回礼,“回公子,这里正是蔡家,老仆是蔡家的管家,不知道公子来蔡家所为何事?”

“不敢当老丈的公子称呼,在下陈坤陈子德,是己吾陈家的管事,受家主之命来给贵府送拜帖。家主名讳箜,字伯彦。”


状态提示: 第十一章、圉县蔡家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