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国家计划2(2/3)
心忡忡,觉得自己做的好不够好。有人觉得岳山哗众取宠,国朝明明蒸蒸日上,你偏要说有问题。
还有人在背后看笑话,你们不是天天吹天下太平吗,现在继续吹啊。
但身为宰辅他们更多的是期盼。
有时候能找出问题对朝廷来说是一件幸运的事情,找不出问题才是悲哀。
找出问题,大家一起坐下来商量如何解决就可以了。找不出问题国家却乱了,那是要亡国。
不少人都对岳山找出了哪些问题感兴趣,四处打探消息。不过可惜,岳山早就防着这一手了。
他事先就把提问题的人按照行业分成了各个小组,小组和小组之间相互都没有任何接触,大家能接触到的也就是自己提出的那几个问题。
真正能接触所有问题的,只有最后审核组的部分成员。而这些人都是值得信任的,不会对外泄露这种机密,也不敢泄露。
所以外人打听来打听去都只能获得个别情况,而且真假难辨。
可以说大家的心都被岳山搞的这一出给吊了起来,连年都过得没滋拉味儿的。
等了这么长时间,终于可以一窥机密了,诸位宰辅们也非常的期待。
当得知自己能看到的只是挑选出来的几百条,而不是传说中的上万条的时候,大家难免有些失望。
但当他们翻开这份计划书看清楚里面的内容的时候,无不露出震惊之色。
这是一份前所未见的计划书。
对各种问题分门别类,又按照轻重缓急标注了范围。每一个问题都有事情的起因,又给出了解决的办法。
这不是最重要的,真正核心的是,这份计划采用了大量的数据。
比如在全国修驰道,今年计划修哪些路段都经过哪些地方,这些地方的粮价是多少,修路需要多少人,成本是多少,大约需要多少天完工……
这真的是前所未有开创性举动。
以前他们制定计划都是大家找出问题,商量一下达成共识估算一下大约需要多少钱就完事了。
至于工期多长钱够不够之类的,那都是下面人的事情和他们没有关系。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滋生**……
而现在,这份新的计划书把所有可控的事情都控制在了一个大致的范围,让圣人和宰辅脑海里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
就算实际施工中出现问题,大家也知道能迅速做出判断,然后拿出针对性的办法,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
还有一个开创性的地方就是,很多关联的问题被放在了一起来统筹解决。
解决第一个问题的时候,顺带着把第二三四五个问题一起解决,能节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在以前这是不可能的。
以往制定计划都是大家围坐在一起,想起一件事情就解决一件事情,解决完了发现新问题再重头开始去做。
很多相关联的问题明明可以合并去处理,结果因为缺少统筹规划,进行了大量重复无效的劳动,白白浪费资源。
现在,宰辅们终于知道岳山为什么要劳师动众聚集数百人给国家挑毛病的原因了。
因为只有知道了所有的问题所在,才能站在高处做统筹管理。否则就只能和以前那样想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缺少统筹也缺少前瞻性。
清水候果然不愧是清水候,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非同凡响啊。
对于制动出这份计划的内阁,宰辅们也是另眼相看。原本以为就是第二个文学馆,现在看来皇帝是另有想法啊。
不过他们也没有多想,就是帮皇帝解惑提供咨询的地方没有任何实际权力,威胁不到他们这些宰辅。
这份计划书仅仅是翻看加思考就用去了诸位宰辅四五天的时间,不是他们速度慢,而是每一个决定都关系着国朝安危,不得不慎重。
最后的结果是大体上不做变动,但部分细节做了调整,又添加了几个宰辅们自己想出来的建议,最终一份完整的大唐版一年工作计划就此完成。
不过此时已经进入二月份,在拖下去这份计划估计就只能等明年在施行了。所以李世民很霸道的略过了群臣审议这个过程,只是在朝会上让大家了解了一下,连讨论都没有就直接推行全国。
这份计划涵盖的方面很多,但大致只有几个方面。
一是学政体系和科举体系的建立。今年要在天下各道设立贡院,举办道举考试,为国选才。
国子监体系下,五年内把书院开遍全国每一个州府,并且在条件允许的部分县也可以开办书院。
同时也鼓励私人开办书院广纳学子读书,但私人开办学院必须接受当地学政司管理监督。使用的教材必须经过学政司允许,否则视为违法。
里面的条款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不管是学政体系还是科举体系,都需要大量的人才,还好孔颖达提前几年储备人才,再加上于克训从棣州带出来了一大批人才,勉强够用。
就算不够也可以从外界招募,当然,优先招募的必然是新学支持者。
总之孔颖达和于克训两人是斗志满满,发誓要做出前所未有的成绩,名垂青史。
二是全国驰道的修筑和河道的清理开挖,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道路的修建,从秦朝开始历朝历代都会花大量资源修筑通行全国的驰道,唐朝自然也不例外。
河道的清理和挖掘也是一件重中之重,因为河道关系的货运、灌溉等等作用。关键是不定期清理河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