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未雨绸缪(2/2)
,寿郢没有了,大楚将退无可退,那就是亡国啊。”说到这,李义的声音有些嘶哑。
李鹤挪动身躯,往父亲面前一跪,深深地伏在塌上,低声说道:“父亲,不要问我理由,请您相信我,那一天迟早会来临,寿郢一定会成为第二个郢都,甚至,会更加惨烈。”
李义低头看着深深跪伏在自己面前的儿子,身躯微微颤抖。
其实,对这个儿子的话,李义心里是深信不疑的。
他的不疑,来自于他对楚国现状的深刻了解,官场待的时间越久,李义越能看清大楚的千疮百孔。这个国家,虽与强秦接壤,但上上下下,没有一丝一毫危机意识,更缺乏崛起雄心,官员忙于勾心斗角,百姓歌舞升平;这个国家,空有一副庞大的身躯,里面已经腐朽了。
他的不疑,还来自于他对这个儿子的不了解,这个孩子,太过诡异,太过惊世骇俗。正因为他非常不了解这个儿子的脑袋里,整日想些什么,所以他选择无条件相信。
这个逻辑很怪异,但一生商海宦途的历练,让他和这个儿子一样,危机意识极强,任何时候,都会本能地选择避险。
李义发誓,绝不能让最可怕的情况,出现在自己的家里,发生在自己的孩子们身上。
“唉,人呐,故土难离哦。”
李义重重地叹了口气,拍了拍李鹤的肩膀,示意他起来。
“父亲,对于我李氏来说,哪里是故土?寿郢吗?好像不是,我们是从郢都迁来的。再往前,郢都是我们的老家吗?好像也不是,敢问父亲,我们的祖先又是从哪来的?”
李鹤炯炯有神的眼睛,注视着李义,继续说道:“我等商贾之家,本不应该看重所谓的故土,我们做生意,讲究的就是四海为家,何况,当故土成为一片焦土,敢问父亲,要这故土何益?”
李义点点头,说道:“说得对!生意人趋利不假,但首先要学会避害。就依鹤儿,咱们搬!既然决定了,就不要再迟疑,早动手早谋划。”
李义转向李为,说道:“黔中那边,我也多次去过,那里的木材不是问题,这对圭园来说,是一大利好。只是那里漆树的种植规模有限,即便现在买山买地种植,也得几年后才能顶上来,圭园的制漆就要受到影响了。”
李为淡淡一笑,说道:“父亲宽心,我们有储备,还可以顶两年。而且,黔中水路运输发达,即便从这运过去,花费也不多。”
“那就好。”李义点点头,继续说道:“即便成本高点,也要在所不惜。身处乱世,首先要保证人的安全,技术的安全,承平年代,我们就能快速地东山再起。”
“第一步,我们要赶紧派人过去,物色理想的场地,不但要保证作坊的生产不能停,还要替圭园上千工匠安排好居住之地,这些人,才是我李氏真正的宝贝。我们要吸取当年寿郢的教训,当年城破,我们就是因为手忙脚乱,丢掉了很多优秀的工匠,导致彩纹髹漆、鎏金拖胆的工艺,一直到现在都恢复不起来。”
李为点点头,说道:“父亲放心,儿子省得,等到天一转暖,我就让李轲过去,长住黔中,专门办理此事。”
接着话头,李鹤说道:“父亲,我打算近期去一趟瓦埠,请方圆舵主考虑,能否在黔中建一座码头,天地舵也可以在那设一个分舵或者堂口。毕竟水路运输便宜快捷,我考虑在这一点上,我们两家可以结合得更紧密一些。”
李义看了看李鹤,沉吟了一下,问道:“鹤儿觉得芸娘如何?你们俩是见过面的。”
李鹤一愕,不明白父亲的意思,答道:“我觉得不错啊,大户人家的小姐,知书达理。”
李义和李为相视一笑,继续问道:“果真不错?”
这下,李鹤有点莫名其妙了,问道:“果真不错!不知父亲什么意思?”
李义“呵呵”一笑,说:“没什么意思,为父觉得我李氏与方家世代交好,两家知根知底。芸娘也是我等看着长大的,恰如你所说,知书达理,温柔贤惠,我和你母亲看着也很满意。你要是觉得中意,为父就要替你行纳彩之礼了。”
这下李鹤彻底惊悚了,挠了挠头,嗫嚅道:“父亲,我多大啊,那芸娘才多大啊,这个年龄谈婚论嫁,早了点吧。”
“不早了,你都十五了,芸娘大你一岁,十六了,依为父看来,正合适!”
李义朗声答道。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