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枠八章 铜元和纸币(1/2)
然后,两个又聊到明李当前的货币政策。
韩临东说道:“殿下,草民以为,如今朝廷虽然铸造了五铢钱,可是毕竟携带还是不够方便。莫不如铸造无孔的铜元,以为铜钱之上。”
“铜元?”
“正是!”韩临东肯定地回答。
韩临东的话让李存真颇感意外。他没有想到如今是十七世纪,竟然有人使用和后世一样的词汇,且还有如此超前的想法,真是难得。
之所以说韩临东十分超前,是因为铜元其实是在晚清光绪十五年,也就是西元1889年时才出现的,是一种机械币,中间无方孔,因此又称为铜板。
铜板的出现是因着社会经济发展对货币的大量需求产生的。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各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掀起了疯狂的划分“势力范围”和抢占“租借地”的瓜分浪潮。
随着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全面深入,中国对外贸易一再入超,大量白银外流加上沉重的战争赔款,清政府的财政恐慌日益严重。同时,由于帝国主义为掠夺目的对中国的投资,客观上使中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于是,社会对货币的要求量日益增大。铜元,就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了。
从光绪三十年到三十四年,根据梁启超的统计,大清总共发行铜元一千两百四十二万六千六百七十一枚。此后滥铸之风盛行,铜元一再贬值。北伐以后,铜元逐渐被镍币所取代,逐步退出流通。
李存真问:“韩先生能否再说一说?”
韩临东回答:“殿下所造铜钱,十足十,含铜量和铜钱上的钱两数都对得上,因此大受欢迎。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毕竟需要太多的铜。而铜本身还可以用来铸造火炮等物,全用来造钱并不划算。
草民以为可以发行铜元,以铜元上的数目为准,而不是以含铜量为准,这方才是上策。如此一来,其实是一条致富之路。”
李存真点了点头说道:“收铸币税?”
铸币税这三个字韩临东也是第一次听,但是他凭借超强的理解力稍加思索便明白了其中的含义,随即便点了点头说道:“正是。”
李存真口中的铸币税其实很好理解。如果这次发行铜元,规定一枚铜板可以兑换五十个铜钱,可是铜板中的含铜量只相当于五个铜钱,那么再去除燃料费,运输费,工人工资的十五个铜钱的本钱之后这个铜板本身就挣了三十个铜钱了。这三十个铜钱就是铸币税。
其实,李存真非常赞成韩临东的主张。自从铸币以来,南京铸币局日夜忙个不停,手工翻砂铸造效率低下,明李不得不使用机器辅助制造铜钱从而提高了生产率,但是手工翻砂铸造并没有被完全取消。
经过半年奋斗到永历十五年三月,虽然已经铸造了不少钱币,而且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但是数量还是不足,旧铜钱仍然在使用。可以说,这个阶段是新钱和旧钱同时使用的时期。
如果此时发行铜元,逐步回收旧钱,将旧钱熔炼重新铸币。这样流通中新币就会逐渐增多,旧钱也就慢慢消失。而铜元其含铜量自然是少于其所标注的数值的,如此说来,在十七世纪铜元却是货真价实的“劣币”。然而这种劣币背后却有国家做担保。格雷欣法则就会逐渐起作用,这种所谓的“劣币”会逐渐驱逐良币,流通当中就会逐渐被铜元所占据。
李存真想过发行纸币,只不过大明的宝钞信誉早就已经破产。想要重新发行纸币需要一个过程。
李存真此前已经和自己阵营的人商议发行纸币,众人也都没有什么意见,毕竟李存真从来都不会出错,早就已经获得了众人的认可。事实上,张煌言、李茂之、陈显祖和常琨等人根本就没有金融知识。虽然李茂之和陈显祖目前正在忙着筹备成立保险公司,但是具体应该怎么操作,两个人并不清楚,这还需要“科学院”的数学家们的支持,需要概率率和大数定律的支持。
发行纸币这个主意,其实早在李存真在南洋的时候就已经在思考了。毕竟来自二十一世纪的李存真十分羡慕货币金融体系薅羊毛的快感,最厉害当然要属与黄金脱钩之后的美元了,那可是让全世界都在为美国买单。美国什么都不用干,单单是来一轮量化宽松,就能收割世界。这么好的买卖李存真当然要干了,而且要大干特干。
纸币之所以到今天仍然没有发行,有三点原因:一是大明宝钞信誉破产,江南百姓和那些有钱的大户虽然有健忘症,但是宝钞贬值的事仍然记忆犹新,明李需要进一步稳定市场增加人们对明李货币的信心然后才能发行。毕竟李存真不是董卓,只想发行无字小钱敛财,明李有长远的打算;
其次则是李存真希望在纸币上多下点功夫,例如:水印、油墨、样式等还没有筹划太好,需要一切准备妥当再发行纸币。在李存真看来,当他发行纸币之后,满清肯定是要对纸币下手的,所以防伪非常重要。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准备金不足。现在是十七世纪,还没有到美国人玩货币的那个时代,如果没有准备金,纸币会立刻贬值,然后就会重新变成纸。到时候出现恶性通胀,明李就死无葬身之地了。何况,信用货币的产生也需要一个过程。
其实韩临东所说的铜元也是不足值得,不足值的铜元和纸币一样都属于信用货币,全都依靠国家政权暴力强制推行。
不过,李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