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6章(2/2)
/p>方默南随手一挥野餐布刹那间消失不见,“等等!”她反手抽出一条粉色真丝纱巾,轻嗔道,“粗鲁的男人!”声音妖媚入骨。
“我来!”他回身轻轻的系上纱巾,拉着她的手朝小路走去。
**
值得一提的是,这条哲学之道经过了好几座寺庙和神社—比如慈照寺、法然院、南禅寺等,沿途访幽问古也不错。
两人牵手漫步在林荫道上,望着眼前的美景。以至于忽略了这美景中的人工痕迹。世俗的游乐与神圣的拜佛祈福衔接得不露痕迹。在这方面,华夏地区的佛寺,几乎找不到相似之处。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衔接的天衣无缝,成为京都文化中耀眼的一幕。”几天下来,迤俪徜徉于名山古刹,方默南不得不感慨道。
“在华夏,若论红叶名胜之地,莫过于京城的香山;而赞赏红叶的名句,则非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莫属。至今。在赞赏红叶方面。仍没有谁能够与杜公的诗句争胜。”贺军尧随意说道。
“欣赏并赞美红叶的已不限于杜牧等一两位名家,而是有了一定的群体。然而,光阴荏苒,由唐至今。已历千秋,现代的国人,较之唐人,在红叶的欣赏与审美方面,并没有明显的飞跃,而寺院,更没有刻意营造枫林或其他自然景观以吸引众生的传统。”
贺军尧微微点头,低沉的嗓音犹如大提琴悠扬动听,“我们亦有寺院以花木取胜的例子。比如京城广济寺的紫桐、潭柘寺的银杏、卧佛寺的牡丹、戒台寺的龙松、大觉寺的玉兰,都是能够写入寺志的名物,并且在京城小有名气。但是,这些名物,比起这里寺院的名物——红叶、樱花。一是没有规模,二是背景不同。”
他牵着她的手,徜徉在草木扶疏,树深林密中,掩映在树丛之间的寺院,“比如卧佛寺的牡丹,原本是上供或供官宦香客把玩的;广济寺的紫桐虽然风姿绰约,但真正扬名,靠的却是清圣祖康熙的赞誉,他称之为‘铁树’;而戒台寺的龙松,根据传说,枝蔓抱塔的奇异松姿,则是源于玉皇大帝的恩赐,其说法虽然不足信,但有一点是清楚的,戒台寺的龙松抱塔,是得力于雷击的自然之力。相比较,倒是位于香山脚下的卧佛寺与众生的欣赏红叶,多少有些瓜葛。”
说起这些他可是侃侃而谈,如数家珍似的。
方默南言笑轻语道,“京都的寺院、寺院中的红叶及赏红叶拜神佛的人群所呈现出来的文化情调,以及这种文化情调带给世人震动,是难以言表的。飒踏归来,深印在脑海中的,除了灿若云霞的红叶景观,还有一个个抹不去的文化思考。佛寺兼“营”景观,也是这里的一大特色。”
“这也是有历史原因的,佛教界在政治打击和新时代文明开化浪潮的双重冲击下,努力清除旧弊,重新塑造适应新时代的教团。在此过程中,佛教界一方面派遣僧人到欧洲留学考察,积极引进西方文明;另一方面,一改过去坐等‘皇粮’的心态,努力经营,谋求寺院自存的能力或途径。于是,以功利为目的但不是唯一目的的寺院经营业逐渐发展起来,象火锅豆腐、茶席、精进料理等,是许多寺院都经营的项目。”贺军尧顿了一下接着道,“当然,僧侣们并没有忘记他们的宗旨,总是在他们经营的项目中融入佛理或禅趣,以使自己与世俗的商业区别开来。与此相关,芸芸众生到寺院赏红叶、拜神佛也不是免费的。但是,在拜佛祈福的神圣氛围里,在如霞的美景的掩映下,游客递上的钱和僧人伸出的手,都被淡化到极至,以至于没有人意识到,这,也是商业行为。也许,这种方式并不符合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的宗旨,然而,它却是佛教适应现代社会的必然产物。”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