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 知见障(1/2)
汴梁作为大宋都城,不论江南之地闹得多欢腾,似乎都影响不到他到繁华。
王忠走在汴梁的街道上,仔细观察这座繁华的城市,看着街上的贩夫走卒,想起十多年后“靖康之难”,这座繁华的城市将要受到的灭顶之灾。
“靖康之耻”是汉人历史上有名的劫难,仅次于五湖乱华,整个中原再次进入南北相抗的状态,中原北方彻底成为游牧民族的领土,无数汉人将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更讽刺的是,“靖康之耻”只是开启了汉人劫难的大门,当那头苍天之狼横扫欧亚大陆之时,才是汉民族的真正劫难。
王忠来到这个时代,不管怎样,心里都有一种扭转时代悲哀的念头,这是深深扎根在他灵魂深处的执念,作为一个汉人的执着。
说来可笑,王忠的第一世不过是个普通人,每日要为生活奔波劳累,哪有什么民族气节。
可是当他经历太多,手中的力量逐渐增强后,他渐渐生出一种为民族崛起而奋斗的念头。
自从王忠突破“天人境”,更加明白自己的内心后,他明白自己这是武道修为到了一定地步,中了武学障。
武学障乃是武学修为达到绝顶,自然形成的一种知见障,就如佛门武学的知见障则表现为武学伤人杀人,与佛学讲究慈悲之心相饽。
就拿萧远山和慕容博来说,他们两人藏身少林藏经阁几十年,每日修习七十二绝技,却不修炼佛法化解武学中的戾气,致使修为反伤自身,其实距离走火入魔不远。
王忠因为历经多世,武功融汇几个世界的精华,他的知见障更加复杂,具体表现为执念巨大化。
常人的心念随着环境与修养而变化,当一个人执着于某件事后,就会形成执念,王忠因为武学知见障的关系,执念被无限放大,甚至变成一种束缚。
王忠的执念是改变时代,拯救汉民族,当遇到知见障后,执念被放大,反而成为武学的一道障碍,若是不化解,武功再也无法寸进,甚至有入魔危险。
对于王忠来说,完成执念,扭转靖康之耻并不困难,不过执念一旦产生就很难磨灭。
也就是说,一道执念产生后,另一道也会随之而来,若是找不到办法化解知见障,王忠以后也别修炼武功了,以后他不是在产生知见障,就是在解决知见障的路上。
所以破解执念并不是王忠当务之急,而化解知见障,解决执念巨大化的问题,才是王忠现在最迫切要做的。
王忠现在面前有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化解知见障,毕竟这又没个标准答案,每个人的知见障又不一样,化解方法自然也不相同。
本来王忠是可以咨询扫地僧的,不过他始终对扫地僧有种防备,这个老头之前无缘无故帮助他突破“天人境”,事后连句感谢都不要,拍拍屁股就走了。
王忠又不是扫地僧的儿子,他为什么会无条件的帮助他呢?连王忠偷练少林绝技“易筋经”都不追究,王忠不相信他是吃饱没事干。
在没摸清扫地僧的底细前,王忠实在不想面对他。
既然一时找不到破解知见障的方法,王忠只能选择先化解执念,治标不治本,总好过什么都不管。
所以王忠来到了大宋京城汴梁。
“靖康之耻”的发生说到底还是因为大宋朝廷的懦弱,尤其是徽钦二帝在政治上的无能。
想那后世的明朝土木堡之变,朝廷大军灰飞烟灭,皇帝都被瓦剌俘虏,军队都打到了都城之下,最后还不是平安度过,没有重演“靖康之耻”。
究其原因,一个是朝廷执政者硬气,宁死不降。二是因为出了一个民族英雄于谦,力挽狂澜。
王忠要想从根本上改变“靖康之耻”,就不得不来京城一趟,蹚一蹚朝廷这滩浑水,做一回民族英雄。
不过当王忠真正踏足汴梁之时,却又感受到另一番景象。
突破“天人境”后,王忠眼界大开,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见同一样事物,与“真罡境”时的感悟截然不同。
没突破“天人境”时,王忠没少进过汴梁,那时见这座皇城除了繁华外,也没觉得太多不同。
这次进入汴梁,王忠首先就看到一层淡淡的紫光笼罩汴梁,这道光华有别于天地元气,却又与天地元气密不可分。
王忠试过吸收,却根本无法控制这股力量,通过精神感悟后,王忠差点没精神崩溃。
他在紫色的光华内感受到无数人的精神念力,无数道不同的声音直冲脑海,王忠再也不敢尝试第二次。
王忠有种猜测,笼罩皇城的紫色光华很可能是王朝的气运,这种力量看不见摸不着,只有精神修为到达一定境界后,通过感知才能窥得一二。
气运这东西虽然虚无缥缈,却又真实存在,王忠就感受过天地气运加身,又见过天地意志与那系统一战,自然对其不陌生。
每个人都有气运,王朝也有自己的气运,当王朝气运耗尽,自然就是灭亡之时。
王朝的气运有升有跌,王朝富强则气运浓烈,王朝衰弱则气运溃败。
如今汴梁上空的王朝气运紫中带红,正是鼎盛之时。
在王忠感受到王朝气运的那一刻,汴梁皇宫之中也升起一道气势,那是极强烈的武者气势,无形中给王忠一种压迫感。
光凭气势就能带给王忠压迫感,对方只能是“天人境”的高手。
虽然王忠早就知道朝廷内恐怕有天人境高手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