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渡淮(3/3)
后备可用,一时间倒是不会有什么危险。“五千,只多不少,人人皆配双马,咱们发现的时候,已经是第二日了,往少里说,他们距此可能不到五十里,甚至也许就在左近,小的人手不够,无法跟上去,防御,为安全计,还请速做决断。”
黑牛一脸的忧心,他过来的时候没有想到,宋军已经出城列阵了,更让他心惊的是,对岸已经看不到任何别的景象了,人,全都是人,他们在等待什么,还用说吗?
刘兴祖的脸上平静如水,并没有因此而有所慌乱,而是在心里飞快地计算着,退是比进更难操控的一件事,许多的战例并不是打得不好,就是败在了进退之间,相对于敌军来说,一万八看似不多,可如果从远处,其实是看不出任何区别来的,同样的都是数不尽的人头。
一人双马,那就是日夜不歇了,如果是奔驰了一夜,距此最多还有三十来里,一个时辰的时间还是有的,看似很长,其实不然,涉及到的东西太多了,比如说已经蠢蠢欲动的当面之敌。
“鞑子渡河了。”无须亲兵提醒,刘兴祖也清楚地看到,对岸的江面上出现了影影绰绰的船影,无数的大小船只被人拖下水,一只船大的栽上六七个,小的不过二三个,连个撑蒿的都没有就这么用浆划向了江心。
“传令下去,平塞弩手诸指挥全体上前,依次发射,不必等到鞑子靠近。”没有时间计较了,刘兴祖立时便有了决断。
“忠节前军先行,自西门入城,后军绕道城北,注意警戒来路,宣毅前军退至南门,后军随着本官,就在此地,于文光,你领着人负责监督,有擅动者,即行军法。”
“末将遵命!”
于文光一看太守的表情,就知道劝不动了,阵前撤兵,最忌的就是产生混乱,那样的话,不但速度上不去,还会导致阵形的崩溃,敌人这么处心积虑,只怕盼得就是那样的结果,刘兴祖的计划四平八稳,可是最关键的一点,他自己不能先走,这就变成了最大的变数。
统帅的旗帜逶然不动,士卒们自然心中安稳,多达十二个指挥的平塞弩子手从闪开的通道中依次上前,弓手斜斜上指,弩手平端向前,静气凝神地等待着敌人进入射程的那一刻,他们没有丝毫慌乱,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就算是最后敌人上了岸,身后还有太守亲领的宣毅后军近五千弟兄为他们掠阵,那还怕什么?
隔了接近一里地,自然什么样的声响都听不真切,只有突然飞上半空的一片黑云,才知道那是宋人发射出去的箭矢,唆都疑惑地看着远处那杆若隐若现的敌军帅旗,心里突然有种不塌实的感觉。
慌乱之下仓促发射,应该是再正常不过的表现了,他丝毫不担心带着人正冲杀在江面上的儿子,就算是宋人最足以夸耀的神臂弓,此时应当还远远没有进入射程,就更别提几乎是撞大运的抛射了。
“大帅,宋人的后阵似乎在移动。”
“什么?”
唆都吃了一惊,再也做不出一付平静从容的表情,宋人察觉到自己的意图了?他派出移剌答绕道海上,从侧翼登陆,求的就是一个出其不意,并不是说要凭着那五千骑兵拿下楚州城,而是希望将出城的宋兵至少大部分截下,为后面的攻城扫清障碍,否则就凭城里的两万之众,他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才拿得下?
“吹号角,让他们猛攻!”
来不及去判断真伪了,唆都当机立断,哪怕付出儿子的性命,他也要再搏一把,至少对面的那个宋将还没有退,一城主帅失机,也是很有用的战果。
“晚了。”
高琚马上的刘兴祖现出一个讽刺的笑容,先走的三军已经分别从三个城门进了城,在他的身后,发射了六轮的平塞弩手井然有序地列队退向了城西,只需要到达城门的附近,城墙上的远程打击就能提供足够的掩护。
“太守。”于文光的催促声再一次响起,他收起了手里的千里镜,终于朝着这位亲信一点头。
当百家奴的坐船一马当先地冲到对岸时,他已经提不起抢到渡河首功的兴致了,因为视线里早就空无一人,怀着一丝侥幸,都没有等船停稳,他就跳下了齐腰深的淮水,等到奋力上了陆,刚好看到一面硕大的旗帜被高举着踏上楚州城的吊桥,那上面的一个“刘”字是如此地刺眼。
几乎与此同时,远处响起了隆隆的马蹄声,一个又一个的蒙古骑兵从漫天的尘烟中现出身影,不光是马背上的人,就连胯下的马儿也大口地喘着粗气,似乎下一刻就会倒地不起,而每一个骑兵的后面都只有一截空落落的绳索,带着五千探马赤军的千户移剌答失望地眼神几乎与百家奴一模一样,他们都只晚了一步,仅仅那么一步而已。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