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量入为出(3/3)
足,也包括可征发、调动的人员充足。其三,他判断周国极大概率在秋后对齐国发动进攻,官军正好可以趁机进攻。
萧询听了这三点理由,对第二点有些好奇:北道行台才成立一年多,怎么两淮就准备充分了?
这也是让陪同巡视的江夏王萧大款等大臣好奇的地方。
王僧辩的回答很简单:因为和制度变革有关。
朝廷在两淮行府兵制,又以淮阴为行在,皇帝亲临淮南,一番举措,让两淮的百姓,看到朝廷北伐的决心。
也让两淮各地豪族、大户有了为国效命的机会。
于是,豪族、大户子弟踊跃投军,其所带部曲本就能战,又自备马匹,编为府兵后,加强训练,实力不敢说很强,但也不弱。
且豪强们自己有存粮,平日养兵、养马不费朝廷一粒米,那么两淮各地官府,就能存下更多的粮食。
除此之外,北道行台效法徐州,实行财政预算制度,对于成本的控制做得很好,节省了大笔钱粮开支,存下来,也是不小的数目。
而且,根据作战规划,河南战役开始后,北伐军的后勤,也将实行财务预算制度、管理制度。
完全可以将开支,控制在两淮地区能承受的范围内。
当然,随着战事变化,开支必然也会变化。
但根据徐州军历年作战的后勤管理经验,预算管理制度若严格执行,战时正常的后勤开支,可以较好控制。
做到量入为出。
萧询听了,心中高兴,萧大款听了,有些怀疑:不过是个预算管理制度,有这么神奇么?
打起仗来,各种突发事件层出不穷,开支蹭蹭蹭的涨,哪里是想管就能管住的?
对此持怀疑态度的人,不止萧大款一个,李笠看得出这帮人不信,面上不吭声,腹诽:光靠制度当然不行,得靠一支高效的执行队伍。。
至于何时打仗,他认为一切都要等秋后皇帝校阅府兵后再说。
但是,用预算制度来加强后勤的财务管理、加强成本控制,确实不错,这是实践出来的结果,不是他做白日梦。
比起在国家层面,在基层实行预算制度,更切合实际。
战时后勤财务管理,同样可以通过预算制度加强,前提是预算要做好,并且能打胜仗,不然,什么都是空的。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