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祖安卧龙(4000)(2/3)
”兵士答道。
“嗯……”
吴良沉吟着点了点头。
史书上倒并未记载诸葛玄终身未娶的事,只说他在堂兄诸葛珪突然病逝之后,立刻跑去帮忙处理了后事,随后便带着诸葛珪的遗孀与子女共同生活。
事实上,诸葛珪留下的子女本来是三男两女。
三个男孩按照年龄从大到小的排序分别是诸葛瑾、诸葛亮与诸葛均。
诸葛瑾在迁移途中走散,只身一人去了江东一带,后来效力于东吴孙权,位列大将军、左都护,后来三国鼎立,蜀汉与东吴有所交集时,诸葛瑾与诸葛亮两个亲兄弟终于有了交集,不过那时双方已各为其主,为了避嫌从未私下见面,更未谈论过私事。
而诸葛亮与弟弟诸葛均,还有两个姐姐则跟随诸葛玄辗转多地最终前来投奔刘表,最终留在了南阳郡一带生活,最终成了闻名于世的“卧龙先生”,又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出山,以一番为后世津津乐道“隆中对”,助刘备正式开启三分天下的霸业。
至于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嘛。
此人便比两位兄长平庸了许多,一生从未办过什么大事,就连历史中的记载也只有寥寥数笔……
“诸葛玄那两个侄儿的姓名你们可有打听到?”
为了防止信息有什么差池,吴良特意又问了一句。
“打听过了,其中一个叫做诸葛亮,另外一个叫做诸葛均,诸葛均平平无奇,但这诸葛亮却十分有名……”
说到这里,一名兵士已经忍不住笑了起来,颇为不屑的道,“可惜不是什么好名声,我听乡民们说,此人年纪不大却极为狂妄,称自己有管仲、乐毅之能,时常跑到襄阳城内与城内望族子弟辩论时事,偏偏脾气还臭的很,每每被人辩驳到无力还口时,便又如市井之徒一般破口大骂。”
“久而久之,城内士族子弟已不再与他来往,甚至见到他还会像躲避瘟神一般避开,只道此人是个失心疯。”
“还有人说,若非他那叔父诸葛玄平日里襄阳城内的士族多有来往,恐怕早有人看他不惯,给他一些苦头吃了……也是可惜了诸葛玄一世英名,怎地就招了这么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失心疯侄儿。”
“……”
听到这里,吴良的嘴角也不自觉的勾了起来。
真实!
太真实了!
有了这么一段年少轻狂的黑历史,“卧龙先生”诸葛亮的形象瞬间就变得丰满起来了,而且……看样子诸葛亮似乎从小便继承了祖安人的天赋,我的诸葛村夫啊,逼急了就如市井之徒一般破口大骂可还行?
……
如此先在邓县安顿了一日。
距离与杨万里约定的汇合还有些时日,吴良自然不会闲在家中,第二日午休过后便带着典韦出城前去拜会传说中的诸葛村夫。
据瓬人军兵士探回来的消息,目前诸葛家居住的那处山坳还只是一处无名山坳。
不过吴良可以确定的是,这地方肯定不是后世的“南阳卧龙岗景区”……
因为根据历史记载,诸葛村夫如今隐居邓县虽然在东汉末年隶属于南阳郡隆中一带,但在后世这地方的确切位置却是在瑚北襄樊市境内,与南阳市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并且后世90年代以后国家旅游部门在出版的旅游资料中已经确认诸葛亮故居就在今瑚北襄樊,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出版的书籍中也开始在南阳后加注为今瑚北襄樊。
除此之外。
后世考古界更是已经在襄樊汉水旁发现了三国时期的邓县城遗址,如此一来这个问题就更没有什么存在争议的地方了。
这处山坳距离邓县县城不过只有几里地的距离。
吴良骑着自己的“绝影驴”,典韦骑着一匹老马跟随,如此只过了不到一刻的功夫便已经到了山坳之前。
四周山峦环绕,山坳之中,一片开垦过的农田呈现在眼前。
不过现在貌似还不到播种的时节,农田里面并没与中下庄稼,看起来略微有些荒凉。
而在农田之间,则是一条纵穿而过的小土路,小土路的尽头则是几座依靠着树林搭建起来的篱笆小院与院内房屋,房屋的顶部使用茅草覆盖,可以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
此时,正有一缕青烟自房屋之间渺渺升起。
“应该就是这个地方了。”
吴良略微观察了片刻,回头冲典韦点头示意,正打算策马沿田间土路前往那几座房屋。
“你们来此有何贵干?”
一个带着稚气的声音忽然拦下了他们。
“?”
吴良循声望去,只见一个年纪不大、面皮白净的少年正骑在不远处的一个树杈子上,有些好奇与生分的望着他们。
“你们是来寻我叔父的么?我叔父今日一早便去了邓县府衙,你们要寻他应该去那里。”
不待吴良做出回复,那少年便又说道。
叔父……
看来这个少年不是诸葛均,就是诸葛亮了。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桥段,说的是刘备第二次来拜见诸葛亮时,见到正在草堂中堵住的诸葛均,便将其误认做了诸葛亮。
吴良如今可谓知己知彼,自然不会犯类似的错误,于是便先笑着拱手问道:“冒昧请教足下的身份是……”
“不敢当,我叫诸葛均。”
少年有些腼腆却很懂礼数,连忙从树上跳下来一板一眼的还了个礼道。
“幸会幸会,我叫做吴良,字有才,最近几日才迁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