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收复失地3(2/2)
把斯大林当做同志、将斗争控制在党内范围,并没有下手,可眼下托洛茨基虽然能够掌控大局,却并不能在同一个时期里聚集起足够的力量。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当时俄国革命者早已出现了分化,话说不到一起,对问题的敏锐性也有很大不同。三年内战和反帝国主义干涉战争造成的最优秀的一批革命者和革命工人死伤、脱离大工业,以及俄国工人从新经济政策中得到的初步实惠,这些都严重削弱了托洛茨基的政治基础。让这些既得利益者来改革自己,无疑令苏俄国内的革命情绪低落。于是处于弱势的斯大林获得了发展的基础,而一直统筹大局的托洛茨基面临着根基不稳的忧患。
一般来说,在危机的关头,内忧外患是同时出现的,作为苏俄政府的死敌,克伦斯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在欧洲各国的推动下,又出现了。
克伦斯基1912年当选国家杜马成员,从事政治。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支持俄罗斯参战。1917年,二月革命时期他参加了革命,推翻沙皇,加入社会革命党,后被任命为俄罗斯总理,在国内实行资本主义政策,继续参加一战。由于他的温和政策遭到伊里奇、托洛茨基的反对,致使十月革命爆发,他的俄国临时政府被伊里奇领导的苏俄军推翻。之后化妆逃出苏俄军控制下的俄国,先流亡到巴黎,从事反对苏俄政府的活动。
对于欧洲各国来说,一个温和的俄国是他们所希望看到的,而一个高压的苏俄政权是他们最不希望看到的,当然当时的欧洲已经有了统一的认识,那就是即使是沙俄复辟,对于欧洲来讲也好于苏俄政权。
于是克伦斯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又死灰复燃了。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进行第二次改组,克伦斯基被捧上总理宝座,同时兼任陆海军部部长。又兼任俄军总司令。此时距离1922年才时隔五年,他的不少老部下还在军中担任职务,虽说很多都不是在重要岗位上,但谁不希望自己高官厚禄,封妻荫子的,于是在克伦斯基的一通“劝说”之下,不少苏俄军中的基层军官,倒向了这位颇有希望的“总理”。甚至有些进入乌克兰的军队,完全到向来他。
为什么要说俄国国内的这三股势力?因为远东这已经被切断了退路的六万苏俄军,眼下就成了香饽饽。
先不说托洛茨基,此时这支苏俄军队还完全的掌握在他手中,来说说斯大林吧!如果这支军队被自己掌握,如果在自己的指挥下打赢了日本守住了远东地盘或者说打败了白俄军突围而出,那么对于自己的军事指挥能力就是一次肯定,以后在党内会少了很多说三道四的人。而万一失败,也没什么大的损失,毕竟这支队伍已经被两路夹击,失败!似乎也在众人的承受范围之内。
对于克伦斯基来说,这六万大军就是一笔了不起的财富,先不说他们控制着远东大片的土地,再就是他们周围被视为最大威胁的白俄军和日军,克伦斯基也有相当大的把握说服他们。而一旦摆平了这两股势力,克伦斯基完全就可以在西伯利亚或者是远东,建立一个根据地,为日后的发展做好打算。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