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年晃过(1/2)
一对状元不是同一年考上的,一个早一年,一个复读一年,最终都以状元的身份考上了同一所大学,成了一段佳话。
姜荼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班主任只以为她是有些想法,哪里能猜到姜荼走神走了一段时间了,压根没注意她讲的这些寻常学生会感兴趣的事情。
要学学要早恋就早恋,姜荼的目标就是完成委托,早点去到下一个世界。
重逢之日即将到来,她也要积蓄足够的力量。
军训对身体的训练是实打实的,只是姜荼感觉不到累,又外用内服了药剂,训练效果没有受到影响。
一般来说,军训对人的改造最明显的地方就是肤色。
姜荼一点没晒黑,所以她能感觉到的变化就是,爬楼梯的时候不用大喘气了,早晨晨跑两公里也没有去半条命的感觉了。
腰腿的酸痛感可以消除,剧烈运动的时候肺部被灼烧的感觉却不能被忽视。
哪怕姜荼能够尽量的调整自己的呼吸频率,但是也顶多只能支撑她跑完八百米一千米,两千米完全坚持不下来。
体质变化的变化很大,但都不是很明显。
七天的军训没训出多大的名堂来就结束了,姜荼还有点意犹未尽。
军训之后是衔接性学习,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虽说姜荼对这些知识都足够熟悉,但是老师主要是把高中要精讲的初中知识提了一些,其余的时间都是在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各科知识体系的架构。
姜荼顺着这样的教学思路把自己的知识储备梳理了一遍,发现果然还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来得香。
自己一个人苦苦的摸索,还是难有多少成就。
摸底考试紧接着七天的适应性学习进行,不出姜荼意料,系统在摸底考试时间确定的时候发布了第二个附属任务。
还是可完成可不完成的一个任务。
摸底考试主要是摸底,题型在常规的题型上有一定的创新,知识都是初中学过的知识还有这七天来深入讲过的一些知识点。
姜荼答得挺有把握的,最后也顺利的拿到了摸底考试的第一名,以近乎满分的成绩。
没想到一次摸底考试也会张出红榜来,姜荼下楼时候看到了,摸摸鼻子,觉得自己以后的日子不能多好过了。
分数没有越考越低的道理,她的起点高,最后到达的高度也不能低。
摸底考试之后放了两天假,再开学就是正式分班,姜荼自然还是在一班。
这段时间看了一些爽文调剂心情的姜荼有点后悔。
也不是后悔别的,就是后悔没有选择其他的道路。
比如一点点成长、一路打脸,最后考到状元,成为一代励志楷模学习榜样什么的。
进入高中就是以市中考状元的身份,虽然同在一班的同学都是很优秀的学生,但是他们看向姜荼的眼神要么是燃烧着熊熊斗志的,要么是怀有羡慕嫉妒的。
还没有谁有什么坏心思,都只想着自己要努力学习,不掉队,争取有机会在某次考试中力压江图雅。
开始正式上课之后,姜荼这个真理科生体验了一把大重点的文理不分科的教学模式的壕无人性。
不是教学设备壕,也不是教学环境壕,这里的壕单指配备的教学资源。
一班的班主任并不是临时班一班的那个老太太,姜荼也松了口气,毕竟她感觉自己和那位老师气场不和,即便她对自己没有恶意,姜荼也不想和她同处一个空间太长时间。
尤其是作为自己的班主任。
不知道别的班级是怎样的配置。
姜荼所在的一班是一个班主任加九位授课老师的配置。
九个老师负责九个科目,小教室上课,几人一组,方便讨论,因为不分文理,不同的学生选择科目上有不同的侧重。
因为高二有学业水平考试,所以高一的教学重在各科的基础和一些解题方法,姜荼没寄宿,每天好吃好喝快乐学习,把自己养出了点肉,肤色也是白里透红,气色极好。
每一次考试都认真以对,学过的知识记忆再深刻也会在老师用别样的方法讲述的时候再跟着加深一遍记忆,姜荼有惊无险的在高一保住了每一次考试中年级第一的宝座。
基础教学教的怎么样是不能看出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所以到了高二,各自根据高一学习的感觉,再以老师的建议作参考选择要继续学的科目。
学考里要考察到的知识在高一就已经教授完毕,而且学生们都消化得很好,姜荼还在这段时间补充了不少文化常识和生活常识。
很少有一节课只干巴巴讲课本内容,为了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师生互动和小组讨论以及个人发言环节安排得比较多,在一班的学生都有提前预习的意识,所以偶尔老师也会偷懒,随手抓个壮丁上台讲课。
这是姜荼没见过的教学氛围,寓教于乐乐无穷的道理她懂,只是自己感受得太少了。
一班的四十位同学名单在高一时期很少变动,直到升入高二前的开学考试,原一班有三位同学掉出了年级前四十。
姜荼险险的拿了附属任务的奖励,红榜上第二名的分数只差自己一分。
这一分的差距,几乎可以忽略,在还没有正式选科的时候。
出现在榜二位置的是个陌生的名字,不是一班的人,也不是二班有潜力的学生。
一班和二班的分差并不算大,其实一班和三十班的分差也没有多大,只是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