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六 等闲变却故人心(1/2)
送走陈宧,孙元起本来以为京中可以清静几日,没想到一场比裁军善后借款更大的风潮正在酝酿,而且风潮方向直指执政未久的唐绍仪内阁。
真要说起这场风潮来,不能不提及一个人:王芝祥。
王芝祥,字铁珊,直隶通县人,生于前清咸丰八年(1858),最终学历是举人,在满朝进士的清末略显寒碜,说明他读书本领稀松平常。不过他在官场上混迹的还不错,先后担任中、河南光州知州、江西某道道员、广西桂平梧道道员、广西按察使(后改提法使)等。到辛亥革命爆发前夕,他已经官至广西布政使兼中路巡防队统领,是桂省当之无愧的二把手。
武昌起义后,迫于革命形势,广西和平易帜宣布独立,原广西巡抚沈秉堃摇身一变成为广西都督府都督,而排名第二的王芝祥和广西提督陆荣廷分别担任副都督。
广西巡抚虽然是全省最高的军政长官,但沈秉堃刚到广西不到一年,根基不深,根本无法弹压局势。像广西本省土匪出身的陆荣廷,拥兵数十营之多,是广西最大的实力派,根本不听沈秉堃的号令;而王芝祥自光绪二十八年(1902)随时任广西巡抚的柯逢时入桂,前后在广西经营近十年,也不是沈秉堃所能比。故而在广西独立之后,觉得摇摇欲坠的沈秉堃心中便萌生了归去之意。敲此时湖北汉阳失守,他便借口领军援鄂,率兵离开广西返回湖南老家。
在临走之前,沈秉堃任命王芝祥代理都督一职。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在广西从政近十年的王芝祥心花怒放。只可惜他并没有笑到最后。沈秉堃前脚刚走,另一副都督陆荣廷便在全省鼓吹“桂人治桂”,赢得了该省上下尤其是谘议局的欢心。作为直隶人的王芝祥自然在打击排挤之列,无奈之下,他只好效法前任沈秉堃。以北伐为名,于1912年1月率兵离开广西。
王芝祥离开时,名义上是援鄂军司令,可湖北有什么好援的?别忘了湖北革命军的当面之敌是战力最强的北洋军,各路援鄂军被打得丢盔弃甲、曳兵而走,王芝祥怎么甘心让自己仅剩的这点资本就这么输掉?所以在北上途中,王芝祥改“援鄂”为“援宁”。率兵直奔中华民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而去。在南酒孤道寡的孙中山看到有人投奔自然大喜,一方面邀请王芝祥加入同盟会,一方面任命他为第三军军长兼陆军部高级顾问,并特授上将衔。
南北和议开始之后,临时参议院通过议案,规定南北各省督抚一律改称都督。谘议局改为省议会,都督由省议会公举。当时在南京参会的直隶代表谷钟秀等认为王芝祥在全国颇有声望,曾担任广西都督府副都督、代都督,又加入了同盟会,由他做直隶都督,可以掌控华北军权,起到抑制袁世凯的作用。南京临时政府对此也非常赞同。双方便把王芝祥作为直隶都督人选推荐给时任北方谈判全权代表的唐绍仪。
唐绍仪那时候还不是国务总理,虽然觉得由王芝祥担任直隶都督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他还是全权代表,依然不敢自专,回京之后曾就此事向袁世凯特地汇报。直隶是北洋系的发迹之地,袁世凯怎么可能把它拱手让人?尽管袁世凯心里不乐意,不过为了让南京临时政府在黄兴出任内阁陆军总长问题上让步,还是虚与委蛇道:“此事好商量!”
唐绍仪却以为袁世凯已经同意。便将答案告知了谷钟秀等直隶代表。中国的选举,无非就是体现上级组织的意图。既然南北双方都赞成推举王芝祥作为直隶都督,直隶议会也就顺水推舟,在三、四月间选出了王芝祥这个直隶都督。
陈宧刚走,王芝祥便卸任第三军军长,交由黄兴负责裁撤,自己由南京北上。进臼请大总统府按照参议会决议予以任命。结果袁世凯表面上对他非常客气,不仅请他吃饭,还聘他为大总统府高等顾问,但就是不发给他任命书。
这一拖。王芝祥心里就开始有懈嘀咕:到底怎么回事?这边迟迟不给发直隶都督的任命书,那边却在磨刀霍霍裁撤自己的第三军,自己该不会鸡飞蛋打——两头落空吧?思来想去,王芝祥都觉得不踏实。于是他便找到当时的中间人唐绍仪,想问个究竟。
唐绍仪也很奇怪:这是大总统以前答应好的事儿,怎么会故意拖着不发任命书呢?
诧异之余,唐绍仪觉得自己作为当日的全权谈判代表,有权利也有义务去大总统府帮王芝祥问问到底是什么原因。而且上次签署裁军善后借款协议的时候,唐绍仪曾和袁世凯闹得很不愉快,之后一直都没有踏足大总统府,这回帮忙也可以顺便打破两人之间的坚冰。
第二天开完内阁会议之后,唐绍仪直奔大总统府。
袁世凯对于唐绍仪的来访惊喜交加,见面就说道:“少川,今天怎么有空过来?我还以为因上次裁军善后借款的事情,你我生分了呢!”
唐绍仪笑道:“大帅说的是什么话?唐某自光绪十年(1884)年在朝鲜结识大帅,至今已有近三十年,诚可谓是金石之交、车笠之交,怎么会因为一件公事而生分?而且为政务辩论也是实行民主共和后的常态,如果因此而生分,那欧美各国的政治家岂不是遍地仇人?我等应该既不以公废私,也不以私废公才是!”
袁世凯也笑道:“那少川此次过来,是为公还是为私?”
唐绍仪道:“自然是公私兼顾。”
袁世凯顿时笑容一僵,举起茶碗啜了口参汤才说道:“那我们就不以私废公了,还是先说公事吧!”
唐绍仪没有推辞,直接说道:“主要是王铁珊(王芝祥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