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篇19(2/3)
是不能干。肥义把自己的想法,以最简洁的方式,表达出来:先固守,再决战。
肥义这六个字,解决了赵国目前的现状。
既然从正面交战,赵国占不了上风,又打不过樗里疾。但,晋阳地势复杂难行。秦国远道而来,对晋阳也不熟悉。
打不赢,就先守。
地利、人和,也是赵国的优势。
固守不战,扼制秦国的攻势。时间长了,秦国的军心就会发生变化。秦国远道而来,这么多人要吃饭,是很大的问题。
赵国境内地形复杂,适合阻击,也适合打埋伏。
若掐断秦国的粮道,没有吃的,看他们咋打。
断其归路,势必会影响军心。
再加上,秦国打下了赵国的城池,要分兵守。粮道安全,也要人守。秦国战线拉长,兵力就会分散。
赵国阻击、打埋伏,让秦军防不胜防。
于是,根据肥义的计策,又制定出作战计划:先固守,打击秦军士气;毁其粮道,断其归路,乱其军心;伺机反攻,一战而定。
肥义的意思也是说,此战,要慢慢打,不能太着急。
赵武灵王询问其他人,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朝臣见肥义主动将这件事独揽,他们有意见,保留。
赵武灵王采纳了肥义的主张,但,固守的人选,他交给了晋阳郡守。
赵武灵王的用意:一,晋阳这个地方,没人比他熟悉。二,给他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
肥义献计,也要给他事情做。
赵武灵王将联合离石、蔺城以北的赵军势力,交给肥义统一指挥。并让他前去传达指令,骚扰秦军的后方,毁其粮道,断其归路,为反攻做准备。
赵武灵王坐镇晋阳,聚集最高智囊团,统筹全局。晋阳郡守负责固守,抵挡秦军攻势。毁其粮道,断其归路,乱其军心,这个任务交给了肥义。
计划制定,分工明确,开始执行。
就在赵国疆域大片失陷,落入恐慌的时候。有个地方,不但稳住阵脚,反而还打出了漂亮的反击战,歼敌三千。
这个地方就是位于离石北边的赵国重镇阳邑。
赵国先丢了中都、西阳,秦军可怕的谣言四起。短时间内,又丢了蔺城、离石。秦国如狼似虎,迅速蔓延。
很多人听见秦军来了,放弃了自己守疆的使命,忙于逃命。但,阳邑的守将闻秦军来了,不但不忙于逃命,反而摩拳擦掌,要和秦军干架。
这位守将就是赵庄的好朋友赵瑛,还有离石破城时,逃出来的守将公孙义。
很多人不满,都说赵瑛要死,别捎带上他们。
赵瑛告诉他们,身为男儿,身为军人,他们的使命是什么。
在赵瑛的感召下,赵军和秦军打了一仗,结果,赵国赢了。
赵瑛能赢,是因为有个少年帮他出主意。
这个人就是乐毅。
肥义来阳邑,有两个目的。
其一,阳邑有两万军队,是骚扰、切断秦军后方重要基地。
其二,这里有他想要找的人乐毅。
此时的乐毅,按照年龄推算,在二十多岁。
肥义见到了乐毅,并问他破敌之策。
乐毅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向西进兵,进入楼烦的势力范围,渡河南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其不意,烧毁在大河上秦军搭建的浮桥。
一旦后路被切断,粮草也失去供应。
秦军很难守住胜利果实。
乐毅三言两句,切中命题关键,帮肥义解决了这个问题。
肥义很大方,将烧毁浮桥的任务,交给了他。
乐毅有担当,二话没说,接了这个任务。
肥义一边写好国书,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上级领导。另一边让乐毅领兵,部署作战。
赵武灵王得到这个计划,写了一个字:准。
于是,反击作战,收复疆土,开始了。
樗里疾的好运,也到头了。
这里,将会是他第二次失败。
现在,属于赵武灵王反攻时间。
秦国的短处,不仅赵国君臣想到了。常年征战的樗里疾,也想到了。
樗里疾没想到赵国遭遇惨败,没有求和的迹象,反而坚持抵抗到底。
函谷关之战、休鱼之战、破中都、下西阳之战,都没现在打得这么艰难。
樗里疾更没想到赵君会亲自坐镇晋阳,表明不妥协的决心。如此看来,秦军的攻击步伐,也将到此为止了。
樗里疾判断没错,他的好运走到头了。很快,樗里疾收到了一道又一道不好的消息。
往东攻击受阻,不能前进。
秦国的粮道,也被赵军偷袭。
蔺城、离石等,也被赵军骚扰。
樗里疾手中兵力有限,难以分身乏术。此处起火,彼处也起火。
这里的火势,还没有扑灭,又生出新鲜的火种。
离石城外,又聚集了大量赵军可战之力,守城兵力不够,哪有多余兵力去救火。
这些消息,虽令樗里疾忙的焦头烂额。但,局势还掌控在他的手中。当大河浮桥被烧毁,樗里疾才乱了阵脚。
归路没有了,粮食也没有了,军心浮动,等待他的结局:失败是早晚的问题。
樗里疾见大势已去,趁着局势还没有彻底溃败之时,撤军归国。
撤军之前,樗里疾想起了十五年前,发出叹息:赵肃侯不好欺负,他的儿子更不好欺负。
秦军撤退,赵国抓住战机,一举收复失地。持续了三年的秦、赵之战,落下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