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冤案详情(1/2)
东风国都城,夜,星斗满天。
春日暖阳,京城里繁华祥和,车流,人流络绎不绝,太子府内却阒静无声。
钱羽身穿着绯色四爪龙袍,外罩鹤氅,轻移步子不停游走。
他手中拿着一封信。
这封信对他来说十分的奇怪,心里面的语气颐指气使得近乎于威胁,钱羽长这么大除了父皇还没人敢对他这样口气说话。
所以他心头十分愤懑同时也十分费解。
如果写信的人只是骂他的话他倒也不计较,只当那人是精神病就算了,但是信里的内容却着实叫他不安。
因为写信的人好像知道自己不少的秘密,甚至包括当年楚思冕的冤案与他有关都一清二楚。
钱羽并非正宫皇后所生,只是因为正宫集团在当年犯了罪案被钱沣大肆责罚,如今已经被贬斥成了二流皇族,他才得以成为了储君。
东风国不大,但内部诸皇子间对皇权的倾轧却一点也不太平。
虽然大部分人都认为钱羽登基大宝只是时间的问题,太子钱羽却丝毫不敢马虎。他暗中扶持了许多自己的势力,可以说如今绝大多数朝廷臣子都暗暗朝他倾倒。
诚然,这需要花费不少的金钱,所以钱羽自从当上太子之后便想尽一切手段去收刮钱财。
甚至当年信阳郡闹了水灾,前锋派遣楚思冕前去赈济灾民的银子他都要想办法拿走一大部分。
钱羽的行为楚思冕不可能不知道,但他无可奈何。
因为他可得罪不起钱羽。
不过,灾民却必须要赈济。当时钱沣让户部给楚思冕划拨银两近十万,钱羽一口气就拿走了将近七万两。
楚思冕无奈,只能带着不足三万两白银去了信阳郡。
信阳郡那时候干人口就起码有一万多人,这些赈灾银子摊到人头上满打满算没人也只能分到二两银子。如果只顶上个十天半个月倒也无妨,可是平整土地,恢复生产,购买牲畜最起码也得半年的时间,这点钱远远不够用。
面对这样一种情形,楚思冕不敢跟皇上汇报是太子抽走了赈灾银两,因为汇报了也没有用,朝廷的大臣们肯定一股脑的为太子辩解,太子最后也会无事,而自己却得罪了太子,必然得不到好果子吃。
无奈,楚思冕只能忍气吞声,打掉了牙往肚子里咽。
他偷偷将此事告诉了当时的信阳郡郡守穆端方。
穆端方自然也不敢得罪太子,只能私下埋怨几句就开始和楚思冕商议对策。
赈济灾民的银子不到三万两,如果按照人头分配的话用不了十天就全发光了。老百姓期初可能还会感念朝廷的好,但银子一断他们肯定又会埋怨。
更为可怕的是,这些灾民吃饱了后肯定更加有力气,造起反来力度也会更大,那样一来他们反而会遭受到掣肘。
思来想去,两人盘算决不能把这些灾款发放出去。
可是灾民也得赈济,不然朝廷怪罪下来二人一样难逃一死。
楚思冕和穆端方都感到事情棘手。最后决定以募兵的名义进行赈灾,将有力气造反的青壮年都招募成兵丁,至于那些老弱病残死就死吧!
他二人觉得这已经是最好的法子了,虽然有些惨无人道但也是莫可奈何的事情。
结果,募兵的确解决了银两不足的问题,但信阳郡也因此尸横遍野,饿殍恐怖。许多没有能力当兵的人扶老携幼赶赴到了京城“告御状”,把事情闹大了。
就在这个节骨眼儿,秦霄贤嗅到了搬到楚思冕的机会,弹劾了楚思冕的“罪行”。
钱沣震怒之下派人前去调查,结果当然是跟秦霄贤说的一样了。
面对朝廷的质询,楚思冕不敢吐露钱羽的事情,只能将罪责一并揽下。
至于穆端方并非主要罪魁祸首,但饶是如此他也未能逃得掉降级的处分。所以,他虽然也是一代老臣,但多年来也只能在小郡小县为官,官品也从来没超过三品。
倒是钱羽相安无事。诚然,这种事情他做过不只一次了,楚思冕的案子原本他也没放在心上,如果不是最近楚昭儿又讲事情闹大他都给忘却了。
……
钱羽手拿着信在房间里来回踱步,面色有些潮红,显得愤怒和亢奋。
信上说写信的人会来拜访自己,只是没说明时间,这样钱羽感到有些害怕。
从写信人的口吻上看,此人并不惧怕自己,而且也没暴露身份。
钱羽猜测了许久都闹不明白这人到底是谁。因为在他的印象里,东风国不会出现这样的高人。
难道是楚昭儿?
钱羽最怀疑的还是此人。上一次他派遣刺客去刺杀楚昭儿,结果那些人竟然有去无回。据说她的居所里养了许多来自大周国的能人异士,武功极其高,三拳两脚的就将他派去的人都收拾了。这样钱羽感到不安后怕。
好在她不知道那些人是自己派去的,如今听说她又借给了父皇许多银子修造运河,甚至可以说是东风国的大恩人。一旦楚昭儿知道杀她的人是自己,并向父皇禀告的话,那自己肯定在劫难逃。
钱羽想到楚昭儿就后怕,对方不好对付,又竭尽所能想为自己父亲翻案。
更让钱羽摸不着头脑的是楚昭儿竟突然又失踪了,自己想找都找不到。
他怀疑楚昭儿正暗暗地盘踞在一个地方正待时机对付自己。
一定是这个样子!
钱羽虽然暂时摸不清头绪但笃定如此,心里更加肯定给自己写信的人就是楚昭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