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上党旧事》

爱尚小说网(23ox.com)

首页 >> 上党旧事 () >> 第110章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23ox.com/217473/

第110章(1/2)

第110章

刘巴图觉得自己也是给刘福禄积了德了,所以天老爷才派他到京城把他救回来,还给他戒掉了大烟瘾。若不是他有小西天的那个秘密他宁愿给刘福禄这个再生父母打长工,给他种地,给他看家护院,做他后半生的奴才。

关键是老天爷还给他留下一些财富,那就是小西天只有他知道的那个秘密,假如他跟着他们都做了死去的那个“拳匪”了,这个秘密就再没人知道了。

大头领韩德明带着他们去参加义和拳的时候,就把这些财富留在小西天了,自始至终只有大头领,二头领靳义堂和他这个财管三个人知道这个秘密。

本来他们是计划“扶清灭洋”后还会回来的,回来后在山上真正做个“柔风显灵替天行道”的侠义之士,那个时候他们都学会了金钟罩刀枪不入的神功了,是谁也奈何不了他们了,那才是响当当的“柔风显灵”了。

开始那些财富还都是他们在山上自制的大烟,临走的时候都变成银子了,除了给众弟兄发了一部分,剩下的全部藏在山上了。

他刘巴图不是个见财起意的小人,而是在这个世上凡是跟这笔财富有关的弟兄都走了,就剩下他了,这是天意呀。

他刘巴图取走这些财富是不会胡乱挥霍的,他已经戒掉大烟瘾了,他永远不会再去碰那个害人的东西了,他要利用这些财富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他要上京城经商去了,这也是他多年来的梦想。

临走的时候他到了遥镇那个红沙沟里,靳义堂夫妇的坟墓是他跟刘福禄挖好的,他没后悔的是把大头领韩德明的尸体也拉回来了。

当初他才没有想那么多,只是觉得刘福禄要拉二头领夫妇的尸体回家,不能丢下大头领韩德明的,要回一起回,他是觉得这样他才心安。

现在对着这个只有他知道的秘密,再对着大头领二头领的坟墓,他不感到羞愧难当了,是他们不在这个世上了,不是他卷上这些财富跑了,私自去挥霍了。

当初刘福禄人家根本不认识那个是大头领,就是他刘巴图知道,不是他刘巴图大头领您的尸体就葬身荒野了。他会每年来这里祭奠大头领您和二头领夫妇的,你们的在天之灵就也许而且保佑我刘巴图将这些财富带到这个世上发挥它们的光和热吧。

他就是没有发现他们的墓碑,他想一定是官府派人把他们的墓碑给砸了,等过去这段时间他会回来重新给头领们再刻两桶墓碑,让后人永远记住你们是抗击洋人的英雄。

最后他在墓丘上放上供品,点着香,先后跪在他们的墓旁,深深地鞠了三鞠躬,磕了三个头。

“二位头领,你们就安息吧,虽然我刘巴图没有跟你们走,是上天专门留下我这条命来祭奠你们的,我会每年来这里祭奠你们的,不会给你们断了香火。”

他回想他们跟洋人拼命的那个时候,他刘巴图也没有当孬种,虽然他的功夫不如他们,但他那个时候也是忘记了自己还是个有生命的大活人,都战到了忘记自己还存在的时候了。

可是他侥幸留下来了,他们都走了……是老天对他不薄啊。

赤岗领着众人到了沙河县三岔口一带。那里也有为逃避清兵的追捕躲避到这里的义和团团民。没多久便接到传贴,顺德府巨鹿县举起“扫清灭洋”、“官逼民反”的大旗,赵老祝被推为主将带领义和团余部参战。

在巨鹿县发起“扫清灭洋”、“官逼民反”起义队伍的首领叫景廷宾,庚子赔款后,各种赋役都增加在老百姓的头上,为了向洋人赔款,官府不断给百姓增加新的捐税,像房捐、铺捐、炭捐、煤捐、肉厘、马娟、驴捐、当捐、地亩捐、彩票捐,还有烟酒税、食盐加价,茶糖加厘等。

清庭拼命加紧对百姓的控制,那些贪吏趁机敲诈盘剥谋取私利。

除此之外,外国传教士也借口庚子年教堂事件,以教堂被毁为由,蛮横要求各地赔偿损失。地方官惧怕洋人纠合各地的外国传教士私下议定赔款数目,向当地人民进行勒索。

外国传教士跟当地官府私下议定的赔款叫“小赔款”。也叫“洋差”。

近二年,在巨鹿一带大旱成灾,连年闹灾荒。老百姓家家吃糠咽菜,用草根、树皮充饥,虽不比丁戊饥荒那样百姓举家出外逃荒谋生,但是对这样劳重的赋役实在无力负担。

当地穷苦百姓纷纷找景廷宾出主意想办法。

景廷宾文武双全,当年考上武秀才,又中了吴举人,在家乡教了不少徒弟,耿直坦率,爱抱打不平。

景廷宾的徒弟都是贫苦出身,都纷纷去请求师傅带领他们造反,景廷宾无有推脱,先召集部分群众到地方官府抗议,要求免除教案赔款。同时,又在各村进行联络,积极修造兵器,准备武装对抗。

景廷宾组织乡民到官府抗议“小赔款”的消息传到了在天津一带的义和团首领赵老祝,便暗中跟景廷宾取得了联系。

地方官府为了自己趁机敛财,不给百姓减免赋役,还报清庭派兵前来镇压,这就是在“官逼民反”,百姓扬言:“中国人誓死不交纳洋差”。

光绪二十八年四月,景廷宾宣告起义,赵老祝带领义和团余部加入起义队伍,并下传贴召集各路义和团团民前来参战,赵老祝被推为主将。并树起“官逼民反”、“扫清灭洋”两面大旗。

起义队伍很快就发展到几万人,遍及二十多个县城。

清庭怕义

状态提示: 第110章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