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重心转移(1/2)
李广没有去石像岛,他现在坐镇乌拉圭,指挥着各方的进程。本书最新免费章节请访问。
乌拉圭这里的许多技工主要都是从美国招收的华人,现在李广在美国的招工渠道已经基本打开,每月都有爱国华人加入。上次苏紫紫从巴拿马前往石像岛,就带了一百多华人青年,其中大多是林丽丽家族组织的。这些人都被分配到了电池厂,鱼雷厂和潜艇船坞。但是数量远远不够。
从德国归来的黄中华再次帮了李广大忙。黄中华购买德国的炮弹生产线,当时就考虑到海抗军技工缺乏,反正在德国呆的时间够长,黄中华为人灵活,竟然在德国招收到了三十多名华人工程师或者大学生。
这个数字实在是够大,这个时代中国人出国留学的本身不多,而工程师和大学生更少,黄中华不知是怎么宣传的,竟然能招收到三十多个,实在是超乎李广的预料。李广甚至有点想把黄中华从军队编制中剥离出来,专司贸易和招聘。
李广一直以来没有办法在南美洲这个偏僻的世界角落建立起人才的培养制度。他采取的是把华人先安置到船厂,电池厂,经过训练之后,抽调出高技术员工进入鱼雷和潜艇制造厂。这种方式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人手永远紧张。
在石像岛建立一个食品加工厂不难。但是要建立真正的现代重工业,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小。
李广自从把鸟粪商业集团股份卖出之后,就真正的财务宽松了许多。不过炮弹生产线和几种产业放到石像岛,却是再次挖空了李广的资金。
最起码在乌拉圭不用投资电厂,仅仅购买了一套双联一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就耗费了李广二十万美元,加上基础建设估计电厂没有个二十五万美元下不来。
船厂目前的厂房也不少(李广为了贷款,大搞形象工程,基础建设搞的很大。),可是现在必须在石像岛扩大码头和建起潜艇制造维修,军舰维修船坞。李广准备在貔貅二号建成之后,把潜艇制造也转入石像岛。
这些基础设施即使是节约,在目前的基础条件下,也要消耗五十万美金。
李广真是不舍得这样的投资,一则石像岛还不能说是李广的领土,二则大搞工业岂不是把一个美丽的小岛要弄成乌烟瘴气?他可是想战后依靠石像岛开发旅游过逍遥i子呢。
不过现在李广没有别的办法,石像岛和鲁滨逊岛的运输工作占用了李广仅有的两艘万吨轮和一艘两千吨轮船(运输鸟粪的船已经算是鸟粪商业集团的了),有时候pjp号还要跑一趟。在一个荒岛上建立工业,从成本上很是不合算,仅仅运输煤炭和水泥等建筑材料就需要一艘万吨货轮i夜不停的运输。
经过李广的统一筹划,在袁晔教授的管理下石像岛的各项进程很是不错。到了六月,机场已经建好。
袁然在美国购买的运输机在六月一i也同时到达乌拉圭。随机到达的是十几个华人飞行员。能招到这么多华人飞行员,可全是靠胡适大使帮忙,名人效应真是威力无穷。李广对此表示了真诚的感谢。
c47的一个机组是四个人,李广毫不犹豫的为这些人又配了三个机组。加上此前缴获的i军战机,此时海抗军已经四架飞机了。
李广缺人才,但不缺人。经过简单的测试招聘,不到半个月一支近百人的空军部队就初步成形。对外的称呼是商业航空公司,正式的在乌拉圭注册。
在李广的计划中,三架运输机,飞行的路线的规划主要有三条。一架主要飞美国,一架飞鲁滨逊岛,一架从鲁滨逊岛飞往石像岛。
究其原因也是为了保密,毕竟从美国招来的华人飞行员并不是全部愿意参加军队的。而乌拉圭这边的航空公司更是有着不少白人员工。
李广建设这个小小的航空公司,立刻再次在乌拉圭引起轰动,这是第一个乌拉圭洲际航班。航班的建立使得乌拉圭和美国的联系无形中紧密起来。
对于李广来说,航空公司的设立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能及时的从美国购买到合适的零件,为了训练飞行员。
到了八月,李广新建立的空军现在已经能够在太平洋上飞行了,这是一个了不得的进步。
从乌拉圭飞往鲁滨逊岛,横穿南美大陆可以根据地貌导航,其中只有七百公里的海路。难度不算很高。
而鲁滨逊岛到达石像岛有两千三百公里的海路。即使有磁罗盘和六分仪制导航向,迷路也绝对不是不可能的。在这个时代,海上远距离飞行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无论是哪个国家都是属于前沿学科。更何况这种距离几乎就是c47的最大航程,中间是不能出一点纰漏的。
中国人中善于思考者不少,这个问题被一个华人飞行员刘国邦解决,其实在这十几个美国招来的飞行人员中,只有刘国邦是一个正式的在美国学习空军的专业人员。而刘国邦的老爹在国内可是大大有名,现在已经是一军之长,虽然是杂牌军但是也绝对不能小觑。
在中国抗战的艰苦年代,空军绝对不是一个安全的军种,在华军所有军种中伤亡率最高,极端的劣势之下,空军几乎每次出击都是有去无回。刘军长把儿子送美国学空军,的确是抱着杀敌报国的心思。
刘国邦建议在石像岛最高的火山顶上设置一个定向的大功率广播电台,而飞机上只用有一台天线外置的收音机就能解决问题。这是刘国邦在美国学习飞行的时候,偶然发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