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乾隆官窑(1/2)
捧着装了十多斤的鱼加上水、器物本身的重量,起码达到了二十多斤左右,沈文信是大病初愈,按理说拿着这么重东西,还带跑的,正常人应该早就气喘吁吁了。
而沈文信足足跑到了离河边几百米外的饭店,依然脸不红气不喘,一副游刃有余的样子。
注意到这一点的沈文信暗自琢磨道:“不会是金光吸收了对身体素质也有好处吧?可能是呼吸吐纳起了作用,以后要更加努力锻炼了。”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度过了上次久治不愈的卧床经历,沈文信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因此尽量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和生活规律,以前的沈文信和许多的年轻人一样,i夜颠倒、缺乏锻炼,参加工作之后倒好了一些,却根本没有一个锻炼计划,所以身体一直处在亚健康状态。
造成昏迷一个月之久的原因,最为主要的是那时候沈文信的身体的综合素质并不高,黑气才有机可趁,好在引发了金光庇护,不然后果堪舆啊。
一想到这里,沈文信还心有余悸,定了定神,他走进了饭店,到了前台对服务员说道:“帮我把这些河边鱼做一锅麻辣河边鱼火锅。”
自带食材还是极为少见的,长相一般的女服务员不由得多看了几眼沈文信。
“有什么问题吗?”
“没,没,只是很少有人自带食材的,不过要三十块钱的加工费哦。”
“嗯,先把鱼处理了吧,等我的朋友来了,再上菜。”
沈文信交代完了这些,来到了包厢内,把玩着空空如也的人面陶罐,老物件有一种特殊的手感,他毕竟接触了诸如唐、明、清、民国之类的老物,有了一定的经验,越是把玩,越是喜爱,这也是古玩的乐趣之一。
来到商思县虽然没能再次触碰北斗七星棺椁,但是淘到了中原地区与百越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实物,对于理解那段历史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参照。
沈文信在这段时间内,学习到了不少的知识,明白“书海无涯,苦作舟”的道理,每一件老物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他有幸能捡到宝贝,主要还是“摸宝”的能力,如果要依靠自己的眼力,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
每一个古董都是一名优秀的老师,沈文信把玩每一寸的胎质,jing神力高度集中,脑中闪现了古代先民劳作、战争、庆祝、臣服、融合的画面,如同一桢桢的电影图像,汇成了一部恢弘的历史纪录片。
沈文信第一次这么用心地把玩观察一件古董,也进而得到了意外的收获。
个把小时过后,赵大海进了包间,沈文信还全然不知,沉浸在人面陶罐之中,菜全部上完了,火锅的开水发出“嗤嗤”的声响,这个动静才让沈文信从中苏醒,环顾四周,看到了赵大海,十分抱歉地道:“赵哥,不好意思,我看得太入神了。”
“呵呵,没事,文信,你手里的东西是什么啊?不会是宝贝吧?”
“那请赵哥掌掌眼,小弟刚从一个村民手中收上来的。”
“哦?难道你先前说的生意,是搞收藏?你小子行啊,居然一声不吭地学了不少的专业鉴赏知识,好吧,我瞧瞧。”起先赵大海进来之后从桌子对面瞥了几眼人面陶罐,也没怎么在意,还以为是现代仿品或者几十年的仿品而已,一上手之后,经历了上千年之久,自然具备的独特手感,使得常年参加考古研究的赵所长,为之一振。
“老弟,你可捡到了宝贝啊,这个罐子以先秦的青铜盉为原型,看胎质应该不是中原生产的,估计是百越中的一支,具体是哪一支,我还需要查资料,不出意外,这是汉代的东西,而且估计是汉初的,按照国家的文物品级来划分,这个陶罐和你上次上缴的二级文物相差不多。”
沈文信在文管所工作之中,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小河边捡到了一个类似玉chun瓶的酒壶,尽管破碎的极为严重,可贵的是具备暖酒的功效,底部镂空,可以添加木炭,北宋左右百越民族的一个产物。
体现了当时人们的一种情趣,对于研究那段历史的专家来说是一件极为宝贵的文物。
不得不说沈文信的运气极好,与古董结上了不解之缘。
“赵哥过奖了,这次能有这么大的收获都是托您的福。”
“谦虚是好的,可是过分的谦虚就变味了咯,老弟!”
“哈哈,赵哥批评的是,批评的是,不说这么多了,吃吧,这鱼是我在淘宝贝的时候顺带买的。”
“哟,那你可要给老哥说说你这么捡漏的啊。”
随后两人一边喝酒吃菜,一边述说刚才沈文信与老者之间的谈话和捡漏的过程,当然沈文信并没有说出是因为“摸宝”才确定是老物的事实,只是说是自己的一些鉴定的知识罢了。
得知是一千收购的,且附送了十多斤新鲜的河边鱼,赵大海一副愕然的表情,说道:“沈老弟,听你这么一说,我也想搞搞古玩了,现在太刺激了,一千收个汉代的人面陶罐,如果不是亲眼看到我还真不敢相信,实在太匪夷所思了,没想到老弟你在文管所的时候还藏了一手。”
在文管所的时候,沈文信并没有表现出过人的鉴定才能,想不过才个把月左右不见,他就有这种水准了。
“赵哥,如果我不藏一手,怎么能混饭吃啊!来,小弟再敬你一杯,多谢你以前的照顾。”
“互帮互助嘛,以后你发达了,别忘了我就成了。”
“绝对不会忘记,赵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