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1 世界人口(第一更)(1/2)
这一次卫尉司送回来的东西很多,除了燕国攻打洛阳的情报,还有十几本书和一个不大不小的木箱子。
看过沈劲的履历,文易不得不感慨晋国真是能人辈出啊,总是有英杰站出来力挽狂澜给司马家续命。
其实这是华夏文明的功劳,它就是个摇篮,能源源不断的孵化出无数的人杰。
然后他又拿起另外十几本书翻看起来,更准确的来说这些不是什么书籍而是人口数据,世界各国的人口数据。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在这个时代人口才是最重要的资源,知道对方有多少人口才能了解他们的战争潜力。
这些年卫尉司中原分部的主要任务有四个:打探各国动态;收集重要人物的信息,给他们做画像;勘探地形地貌;收集人口信息。
前三者都比较好做,进展非常大,后者才是最难的。
就以东晋为例,朝廷自己都没办法搞人口普查,靠卫尉司那点人有多难可想而知。
不过不管有多难吧,一点点磨总能有个大致的数据。
根据卫尉司收集来的数据显示,东晋拥有人口在一千一百万到一千五百万之间。
之所以有这么大波动,主要是因为隐户实在太多了。
与之相比,反而是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人口数据更加准确。
一来这些政权的君主更加强势,能压制住手下的豪强权贵。二来他们为了方便征兵,搞过好几次人口普查。
就以燕国为例,慕容儁就搞过人口普查,总人口在二百五十万户,一千万人口。
秦国总人口四百万,凉国一百万,代国一百万。
各国加起来总人口一千六百万。
也就是说,南北各国的总人口在两千六百万到三千万之间。
这个数字完全出乎了文易的预料,这怎么可能?他记得前世历史上晋国刚刚建立的时候才一千六百万人口。
经历过几十年的动乱,咋不降反增了?难道是历史记错了?
要不是他信任赵正志,肯定认为这个数据是假的。
如果这个数据是真的,西晋总人口肯定有问题。而且他还能想到问题出在那里……隐户。
西晋建立时总人口不可能只有一千六百万,甚至三千万都有可能。
文易不知道的是,他这个推测已经接近真实情况了。
前世历史课本上确实写着西晋刚建立的时候只有一千六百万人口,但那是太康元年的数据。
事实上在太康三年的人口普查中,人口数据就已经达到了两千四百多万。
《中国人口通史》、《中国人口史》经过考证加推理之后得出了一个数据,西晋初总人口在三千六百万左右。
也就是说隐户高达一千两百万,可见士族豪强的实力是多么的雄厚。
经过几十年的动乱,总人口降低到了不足三千万。
有人或许会说了,这降低的也不是很多吗。
然而别忘了这几十年出生的人口,还有迁到中原的少数民族。
根据《中国人口通史》和《食货志·晋书》记载,当时的少数民族人数应该在四百万以上。
再把这四百万去掉,此时的各国总人口应该在两千五百万以下。
也就是说,从永嘉之乱到现在,六十年的时间总人口下降了一千万到一千五百万。
战争多么可怕可想而知。
看着卫尉司统计出来的总人口数据,文易的心情有些沉重。以前觉得唐国百万人口很了不起了,现在才知道还差得远啊。
谢道韫猜到了他的想法,安慰道:“我们的人口虽少,国力却比他们都要强……慕容氏以一百三十万人口照样建立了强大的燕国。”
“您要是愿意出兵,各方势力必然望风而降,很快就能一统天下。”
文易摇摇头道:“我担心的不是实力问题,而是教化。”
“就像是这一砚红墨水,把它倒进碗里,会把一碗水都染红。把它倒进池塘里,会被稀释的看不见。”
“我们唐国的新思想就像是红墨水,世界总人口就像是池塘……如果我们的体量不够大,贸然跳进池塘里,会被稀释的看不见。”
“所以当前我们应该做的是想办法增加人口,扩大红墨水的体量。”
谢道韫沉默了一下忍不住说道:“我们可以先出兵吞并一部分土地,这样扩充人口的速度会更快。”
“火药的制作技术掌握在我们手里,他们就算是知道了火器也没有办法。”
“至于贸易的损失……我觉得以我国的实力,有没有贸易影响都不大。”
“且商务部和卫尉司已经打通了前往天竺的航道,我们对中原各国的贸易依赖并没有那么大。”
文易摇摇头道:“你还是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啊,现在的问题是,‘红墨水’还不够红也不够纯,里面有大量的杂质。”
“火枪是有很多零部件组成的,任何一个零部件出了问题都会导致枪支出问题。”
“新枪也有一个磨合期,度过磨合期使用起来才会更加顺手,精准度等等才会达到巅峰。”
“新思想也是如此,它是由新的风俗习惯、道德标准、律法等等,共同组合在一起形成的。”
“我们还根据新思想重新诠释了百家典籍……这些东西就像是火枪的零部件一样,组合在一起磨合好才行。”
“现在就是磨合期……近些年新旧思想冲突造成的纠纷频频发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在唐国之内尚且如此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