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李自成的明末游戏》

爱尚小说网(23ox.com)

首页 >> 李自成的明末游戏 () >> 第13章 先生大才受某一拜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23ox.com/229694/

第13章 先生大才受某一拜(2/3)

说明之人,尚有未全,是有器与无器同,似应请乞宪台,特赐未雨绸缪之策。或调拨官兵,防护攒督,兼程而进,倘万一前途有阻,则宜就便设处钱粮,制所未备者为吃紧,庶乎进可以解畿辅之急,中途可以保漕河之运,取守南服疆界,可使狂酋不敢南窥。赐以不世奇勋资宪台,宪台以不世奇勋报圣天子也。”

(正赶上“己巳之变”,已经下台的前阉党大佬冯铨自费招募一支3500人的步骑兵,还随带百名家丁护送葡萄呀炮队。结果也没赶上参战。)

韩家老二韩霖未曾出仕,但乃东林党成员。他于崇祯四年再次入京参加会试,当然又失败了。不过他曾在北京见到公沙,还切磋了下兵法,并做诗曰:鲲鹏居北溟,海运则南徙……今亲见其人,西方之彼美……我从西儒游,谈天如测蠡。今与西帅交,谈兵如聚米……

韩霞还在读书。

“晋人往往夸三韩,仆婢都教读《尔雅》。”

李自成递上名帖、礼物,诈称是经汤若望介绍,特来访贤。

顺利进门。

彼此寒暄过后,李自成将五六本书奉上。

“闻韩兄学识渊博,藏书颇丰。小弟不才,草编了几本书,恭请大家雅正。”

除了《新编增广贤文》、《声律启蒙》,还有《弟子规》这种糟粕,以及重头戏——抄袭来的清人注疏《十三经》中的几本等等。

韩云嘴上客气应付几句,其实心里也不当回事。

旁边的韩霖已经捡起一本开始翻看,“哟!这书好啊!”

首先印刷精美,一般书籍里分隔字行的线格完全没有踪影,字句之间却排列的上下左右一边整齐;蝇头小楷字字清晰,就连最好的宋版《史记》都比不上。

翻一页,居然两面都有字,却并无漫洇,这是何纸何墨?

油墨铅字活印没见识过吧?

韩霖再看内容,俗字略多。但时人多用俗字,并不为怪。

汉朝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就开始专门收录俗体字。

另外隶书可以算秦朝的简化字,《说》还哀叹,隶书出来后,“古文由此绝矣”。

历代名人字画碑刻中俗字也比比皆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有324个字,其中102个是俗体。

由于书写和辨认方便,俗体字的影响范围逐步扩大。到了明末,不但在“贩夫走卒”中流行,士子们也多用。

如吕留良在赠给黄宗羲的诗中注:“自喜用俗字抄书,云可省工夫一半。”

等到入关人问鼎江山,才对用字作了极为严格规定,只许用“正体”字,,违者严办。

所以现在用俗字是风尚,再正常不过。而且李自成并不是没头脑全改,只选了几百个时人常用字及改了些少数不会产生歧义的字。

比如新中国的伞(傘)、虫(蟲)、众(眾)、龟(龜亀)等改的都挺好。

“醜”和“丑”合并有些不妥,跟地支名混淆了;“運”改“运”似乎也可以再商量;“髪發”全合并成“发”不好,给语文试卷贡献了考题,加重学渣负担。

乾燥的乾与幹活的幹都被简化合并为干,乾在八卦中又代表天,于是就有《干隆生母享尽孝子福》、《干了112天终于湿了》、《晚上睡觉被干~醒好几次?用它湿润你干燥的冬夜》……

还有,萧被简化合并为肖,大大不妥。当年未注明姓氏不在简化之列,大部分萧姓被改了。人家传承了上千年的祖姓,这样弄不好吧。

那么问题来了,黨和党到底哪个更好?

……

用俗体字没啥问题,但是令韩霖觉得不妥之处是书中加了句读(标点符号)。自然这么一来读书大大省却了功夫,可焉知你断句对不对,能不能领会圣人语义?

韩霖细看了两页,不由得拍案叫绝,“好好好!妙妙妙!非大方之家何得做出如此高论!”

这注疏水平之精,绝不次于他读过的汉唐宋元明以来的前代注家。

自古以来,为十三经做注疏的人不少,清代对十三经的注疏又是一个新的高峰,特别是对经书文字解释和名物制度等的考证优于前代。

李自成抄袭来的精华岂是儿戏?

另一边韩云看着《古文观止》的书名一阵牙疼,短毛好大的口气。精彩的古文何止千万,你这薄薄的一册就全代表了?

他翻开看完序言再看目录,不禁叫绝:“好书!”

《古文观止》以散文为主,兼收韵文、骈文。先秦选的最多的是《左传》,汉代选得最多的是《史记》,唐宋时代选得最多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的文章。当然,还有本朝的好文。

它的主旨并不是说看完这二百篇就不用看其他古文了,而是说通关了这个选本,你的古文水平就过关了,再看其他的就没有障碍。

《古文观止》还有个更重要的作用,选篇是为了“科举”服务,那么文章选与不选都以此为判断标准。比如不选汉魏的赋只不过因它们对作八股没啥用。

对有志于科举的学子来说,这一参考书在手省了多大的功夫?韩云自然要赞叹。

当然,李自成的《古文观止》分两部,第二部里的选篇就是对做八股无用的其他好文。

韩霖又翻开一本《纲鉴易知录》,随便看了两页。

这是本中国历史的普及读物,从三皇五帝一直到唐宋元明,梗概性的将大事、主要人物梳理了一遍。

古代史籍浩如烟海,汗牛充栋,难以卒读。而

状态提示: 第13章 先生大才受某一拜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