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私银赈灾(1/2)
“谁说不是呢,听闻刘家的棉花被充公之后,刘老太公当天就冻死了,买不着棉花啊。”
“说起来也怪可怜的,不过这可能就是报应,谁让他们剥削我们。”
“山西巡抚是个好官,向着咱们老百姓呢。”
史可法充分的了解到了山西的情况,皇帝不许官员动百姓,于是山西巡抚就抓着这些达官显贵薅羊毛,倒也能大大的减轻朝廷的负担。
政策虽然不错,但此事还是要上报的。
于是,史可法当晚,写下一份奏报递交朝廷,说明了山西巡抚的为政之道。
并且,将山西的情况说明,山西现在好了许多,虽然还有人在受冻,却没有大面积冻死的情况了。
写完之后,史可法吩咐人送去京师,而后又朝着其他地方调查去。
……
三日后,朝堂之上。
朝廷收到了史可法奏折,崇祯帝坐在上方,望着手中的奏折,颔首道:“盘剥达官显贵,虽然可以大大缓解朝廷的压力,但如此偏颇却失了朝廷大度,朝廷不是劫富济贫的山贼,下旨申饬山西巡抚,让他另想办法。”
“是。”王承恩记下后,便让传信的人将圣旨送去了山西。
接着,就该汇报辽东的情况了。
卢象升站出来道:“皇上,户部……”
户部尚书托他来与皇帝说明户部难处,但事情到了头上,卢象升也有些难以启齿了。
“户部怎么了?”崇祯帝看向卢象升:“没钱了?”
卢象升叹息一声:“是啊,连日赈灾,户部有些捉襟见肘了……”
这话的意思是,国库虽然还有钱,但却不能再将这些钱用在赈灾上了,因为军饷要钱,军粮要钱,这些东西都要钱,又怎能再透支呢?
要知道,自从剿灭山西八大晋商来,朝廷就大把撒钱给百姓,才能造成大明如今迅速恢复的局面,否则哪来这么快的成效。
户部尚书也站出来道:“皇上,辽东的赈灾已经发放了两百万两,而这才不到一月的时间,要是再赈灾下去,总花费可能要超过一千万两,我们户部……”
辽东那边的田,尽管已经在改种土豆了,但是土豆也没有那么快生根发芽,必须要几个月的时间,而这几个月的时间,总不能一直靠朝廷救济。
“辽东有多少灾民?”崇祯帝询问道。
户部尚书想了想,回答了一个很中肯的数字:“大概半省百姓。”
半省百姓……
听到这个数字,崇祯帝哑然了,这个数字其实在他预料之中,因为他从辽东回来的时候,的确看到许多的良田都被冻成了霜,能出得了粮食才怪。
如此一来,半省百姓都是灾民,那就比较合理了,也难怪,人吃马嚼的,一个月消耗巨大啊。
崇祯帝不由有些头疼:“户部还有多少钱?”
“户部……没钱了。”户部尚书连忙道。
生怕皇上拿他当羊开薅,户部尚书率先说自己没钱了,如此一来才能堵住皇上的嘴,不至于让皇上再打国库的主意。
“那你有什么办法。”崇祯帝说道。
户部尚书想了想:“要不让他们挖渠吧,天津运河已经干旱,草木不长,若能挖通运河水,也能改良明年的收成。”
小冰河时期一来,各地受冻,是会导致干河的,因为连日不下雨的缘故。
户部尚书的意思,就是给你们吃可以,但不能白吃,你们得给我干活。
不过,崇祯帝却不赞同,辽东百姓要是迁徙到别的地方去干活,灾民一来,会引起天津那边恐慌的,更何况一旦出去,再想让他们回来就难了。
所以,崇祯帝摇了摇头道:“算了,此事行不通,但粮食一定要拨给他们。”
户部尚书苦笑着:“皇上,真的没钱了。”
崇祯帝感慨一声:“刚抄了山西八大晋商,转眼又没钱了,既然如此,那就从朕的私银里面出吧,辽东省赈灾粮的费用,全部由私银来出。”
话罢,崇祯帝看向身旁的王承恩:“私银还有多少?”
王承恩有些不开心了,因为户部尚书在打私银的主意,但还是回道:“皇上,还有两千三百万两。”
这些,都是天启留给崇祯的,用于关键时刻。
不过这些大臣非要榨干皇帝,那就给他们也无妨,崇祯帝想了想道:“从中拨款一千万两,赈济辽东,辽东的百姓必须要救,哪怕朕这两千三百万全部撒出去,朕也要救。”
户部尚书心中一喜,感觉大大的松了一口气:“皇上果然大方。”
“呵呵,朕出血,你们也得出点血吧?每人都拿出点钱来赈济辽东百姓,特别是那些平日里小动作多的人,应该要捐多一些。”崇祯帝淡淡道。
这一次,他可不会白白被坑了。
崇祯帝这么一说,百官心中一凛,谁干了亏心事,谁就多捐款呗。
……
朝廷不断赈灾辽东,也导致辽东百姓对皇帝特别尊崇。
而史可法则还在全国各地调查,南方暂时风调雨顺,与穷困的北方是两个概念,所以史可法可以忽略南方,专注调查北方的情况。
不过,因为皇帝的政策,也导致了各省没有出现多大的灾害,倒也没有死伤很多,但数量却一直是存在的。
于是,史可法便一直留在地方三个月之久,经常监督各省官员,督促他们务必要将事情办好。
而在首辅大人如此出力的情况下,大明的情况也越来越好了,直到最后,逐渐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