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8.第338章 蓄力(1/2)
这个冬季似乎特别漫长,已经到了三月,但草原上却仍有不少地区被皑皑白雪所覆盖,按照三国时期的年号来算,现在应该是中平三年春,公元186年,董卓进京的时段应该是公元189年,足足三年的准备时间,看起来是很充裕,三年,如果以之前那种火箭式的发展速度来看,足以让李轩在塞外打下一个堪比幽州的领地。
但仔细想想,结合当前形势,这个想法明显不大现实。
趋利避害,本就是人类乃至整个生物界的本能,鲜卑人也不是傻子,呆呆的站在那里等人杀,而且来自幽州内部的压力也开始浮现出来,从二月份岳飞、赵云率众于金城令来自鲜卑几个大部落联盟的大军损兵折将,更是被李轩趁机绕击敌后,一口气连拔三个大型部落,使中不鲜卑元气大伤,在此之后,狼屠夫之名,威震幽并冀三州二十八郡,幽州一带,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汉家百姓迎来了难得的太平时期,甚至远在洛阳的灵帝对这位开疆拓土之臣也是赞赏有加,虽然官职并未变更,却给了李轩一个关内侯的爵位。
虽然只是一个空头侯爵,却也是一个重要的提升,要知道,在这种相对和平的年代,护匈奴中郎将基本上已经是将军头衔的巅峰了,四征、四镇以及在往上的车骑、骠骑并不常设,至于大将军的职位,恐怕到东汉灭亡,也轮不到李轩头上。
一个爵位,却是让李轩的身份有了质的提升,不说其他,单是年初时,田畴主动举荐的几名田氏子弟,虽然只是旁支,却也代表着田氏这个幽州豪门对李轩释放出的一丝善意,说不上认可,但至少也是一种变相的认可。
几个田氏子弟,虽然都有真才实学,但也仅此而已,用这个时代评价人才的标准来说,充其量也不过是几个能吏,连一县之才都算不上,与李轩并无实质性帮助,但却是幽州世家豪门释放出的一个信号,对李轩未来一统幽州有着重大的意义。
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随着李轩以草原为养分,来达到壮大自己的目的,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但显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看到的,至少这种方式与刘虞的怀柔政策完全背道而驰,这段时间,同时李轩势力的不断壮大,也超出了刘虞的控制。
幽州有一个公孙瓒,已经很让刘虞头疼了,如今再多了一个李轩,这是刘虞绝对不能容忍的,公孙瓒至少还是刘虞名义上的下属,哪怕是阴奉阳违也好,但在名义上还要受到刘虞的节制。
而李轩却不同,护匈奴中郎将,可是有着朝廷认可,独自开府的权利,地位与州牧持平,在政治层面上,甚至比如今已经实际掌控了渔阳、右北平和辽东三个郡的公孙瓒威胁更大,从名义上,刘虞并无任何权利去过问将军府的事情。
而且,更让刘虞和公孙瓒这两位幽州霸主担忧的是,李轩虽然只有三座城池,但根据统计,治下人口却高达五十万,在龙城和金城之间,如今可是汇聚了不少以牧场为单位的汉人聚集地。
这些牧场以畜牧业为主,如繁星般拱卫在两座城池周围,为两座城池提供了大量的人口基础。
而更让刘虞恼怒的却是,李轩竟在龙城公然开始贩卖鲜卑奴隶。
在金城和龙城之间的牧场里,几乎每个牧场的主人,都会购买一些鲜卑奴隶来,毕竟汉人擅长耕作,但放牧却并不擅长,最初一批牧场的主人,大都是一些李轩帐下武将的亲属,这些鲜卑奴隶被以十分低廉的价格交易出去,然后在城主府的暗中推动下,一座座别具特色的牧场就出现了。
草原地薄,不适合耕作,汉人耕地的技术显然在这里能派上的用场不大,李轩也没想过将草原变成农场,那不现实,但汉人要在这片草原扎根,更要站在草原金字塔的顶层,如何有效而合理的规划金字塔的架构就成了李轩必须面对的问题。
以汉人为牧场主,在李轩占据的草场中建立牧场,圈养牛羊,再讲驯化后的鲜卑奴隶分发出去,汉人为奴隶主,指挥这些鲜卑奴隶去放牧,而每年所收获的牛羊,必须无条件向所在范围的城池上缴两成,这就是李轩初步规划的金字塔结构。
将军府,自然是站在这金字塔架构之中最顶层的那一波,第二层,则是以将军府各方武将家眷、亲族为主的既得利益集团以及投靠过来的幽州豪强,世家大族显然还看不上这些东西,或者说,他们自重身份,不屑掺和其间,而豪强责不同,他们没有世家大族深厚的底蕴,同样家族的负累也远不如世家大族那般繁重,每一个决策都要经过一次次商议才能实施,豪强之中,并不缺乏赌性十足的赌徒。
眼下虽然还不明显,但已经有不少马城附近的豪强开始向这边靠拢,这些人加上将军府一众文武将领的亲属家眷,就是这金字塔的第二层。
而第三层就是汉人,也是这个金字塔组成之中的中坚部分,他们虽然没有足够的资产去置办牧场购买鲜卑奴隶,但在这个新兴势力中,最不缺乏的就是机遇,将军府已经颁发出不少惠民措施,有一技之长的,可以进城从事自己的专业工作,若能力突出的,还可能被招入将军府。
只要能够攒够足够的资金,就可以随时去将军府购买土地和奴隶,置办属于自己的牧场,茫茫草原,最不缺乏的就是土地。
有了这些东西牵绊,这些既得利益群体自然会自发的去维护将军府的地位,甚至为了获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