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时局与银行(2/2)
。来得人叫姬奠川,兰州西北银行的经理兼银行总办。一见面,姬奠川就说明了来意,希望吴安平的陇东集团能注资西北银行,当然西北银行也要付出相应股份。
吴安平没有说行还是不行,而是先询问了西北银行目前的状况,虽然姬奠川的话中有许多掩饰,但是他还是从中听出了一些问题。
西北银行并不是民间银行,带有很强的西北军色彩,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个银行的主人就是冯玉祥的西北军,而不是北京政府的财政部。虽然这个银行的成立,理论上对于西北的工商业和农业可以起到正面作用,但正因为难以摆脱西北军的影响,所以冯玉祥的兴衰直接决定着西北银行的兴衰。
而且,当前中国政局混乱,军阀林立,无论官办银行还是私人银行,都难以在这样的时局中保持独立性,在很多时候,不可避免会成为军阀个人的敛财工具。就拿西北银行来说,它才有多少本金,1925年这一年时间,就敢在兰州发行了三百五十万的银元券?西北银行根本没有将之兑换的实力,这其实就是拿一张纸抽空民财。
冯玉祥北京政变之后,因张作霖和吴佩孚的联合压迫,离开北京。但西北军的日益强大以及他身上的的“赤化”倾向,引起了列强及各路军阀的恐惧和敌视,一场直奉晋联合讨冯的战争很快爆发。
吴佩孚与张作霖达成谅解,由针对广东革命军转为先“讨赤”,共同攻击冯玉祥。
冯玉祥在直奉两军的前后夹击之下,为了转移视线,保存实力,不得不于上个月,也就是公历1926年1月1日,发出辞职通电,并竭力辩白自己没有“赤化”。他还派人分别去见张作霖、吴佩孚,希望停战议和。但这些举动没有使直奉军阀放弃消灭国民军的企图,他们仍然调兵遣将,向国民军进逼。
冯玉祥只好出走包头,准备赴苏联考察,部队交给了张之江、鹿钟麟等。
面对日益危急的形势,西北军诸将领由孙岳出面,主张通电商请冯玉祥出山,重新主持大局。当时的许世英内阁,也派陆军总长贾德耀亲赴包头面见冯玉祥,敦劝他打消出国下野之意,务请出山,但冯玉祥去意已定,坚辞不允。
1926年1月月底,也就是春节前吴安平在子午岭那段时间,战争终于爆发。一开始,西北军便遭到了直、奉、晋等军阀的联合进攻和包围。
张作霖的奉军兵进山海关,进攻热河、滦州。山东李景林、张宗昌组成的直鲁联军,沿津浦路北上反攻天津。湖北的直系军阀吴佩孚,在打败河南的岳维峻部后,兵进河北石家庄,而晋系军阀阎锡山,与吴佩孚相呼应,兵出娘子关,南攻顺行,北攻保定。
西北军各部打得很顽强,但实力悬殊之下,仍然抵抗不住。看当下态势,再有一半个月,或许就不得不退守北京。
而西北银行在冯玉祥宣布通电下野之时,便宛如失了靠山,其发行的铜元券和银元券纷纷贬值,一度还发生了挤兑,到西北军节节败退之际,这种挤兑便终于控制不住地蔓延开来。西北银行在各军阀控制的银行中,已经算比较有规矩,但仍滥发了很多钱钞,如今面临挤兑风潮,若拿不出真金白银兑换钱钞,那就只有倒闭一途。
西北银行若是倒闭,对冯玉祥来说可能只是少了个工具,但对甘陕经济却是沉重打击,许多民众辛苦积累的财富,转瞬之间便会成为一堆废纸。但姬奠川这位银行经理,面对这种局面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正赶上陇东集团名声向外轰传,远在兰州的姬奠川也有所耳闻,无奈之下便把主意打到了吴安平头上。
吴安平即便不懂金融,也明白要真应了姬奠川,拿几百万大洋换西北银行三四成股份,那纯粹是肉包子打狼白费半天辛苦。就算过了这关,西北军要发军饷,要买装备,都需要大把的银钱,十几万大军单凭贩卖烟土只怕养不住,西北银行还得从自己身上割肉,也是割西北民众的肉。
但是吴安平又对西北银行有所垂涎,特别是对它发行钱钞的职能。
其实现在新城发展到如此规模,随着与外地客商的大额交易越来越多,大洋使用起来越来越不方便,目前很多都是用英镑或美元等外币,银行券虽然也收,但都根据实际价值有个折扣。再说陇东集团职工人数越来越多,每月发放的工资就高达三百万大洋,光是拿外币、银行券每月去兑换大洋,都是一件越来越麻烦的事情。
而且吴安平也知道银行有放大股本的功能,这样的金融机构只要按照行业规律办事,不人为地破坏它的运营规则,就会起到经济倍增器的作用,作用之大无可想象。他现在私人手中掌握的资金就价值两亿多大洋,如果有银行的话,还能放大几倍,这样的实力即便投放到整个西北,也必会使西北发生巨大变化,要单是投放到陇东,那变化更是天翻地覆的。
不过要完全掌控西北银行,根本不现实,这不是单纯钱的问题。而且就算冯玉祥点头,姬奠川同意,张兆钾的反应也不得不考虑。这位“张狼”目前正招兵买马,筹划着将西北军赶出兰州,用脚底板想想也知道,一旦他认为陇东集团和西北军有了瓜葛,肯定会不顾一切先将这个心腹之患收拾掉。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