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节(1/2)
第二百七十节
说干就干,周瑜要求把鲁肃给他当副手,孙权答应了。
鲁肃绝不是象演义中那样一个傻呆呆给他人当炮灰的老好人,相反能作为继周瑜之后第二任大都督,有着相当的才干。最早的三分天下,也就是“榻上策”,可不是猪哥提出来的,而是这位大家都以为的老好人说的。只不过他并没有预见到当时并没崛起的大耳朵,而是认为刘表、孙权、曹操三家会瓜分天下。
鲁肃亲往西凉去说韩遂,而周瑜,则开始了一系列针对曹操的小动作。
冷兵器时代除了正面战场上的较量,另一个比较常用的对于敌国的计策就是离间。
毒刺的存在,周瑜隐隐通过一些探子们的回报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虽然不太清楚这个组织的力量到底如何,不过为了达到离间的目的。周瑜选择了不与毒刺硬碰硬。
兖、豫,大大小小的酒馆茶楼,也许哪个貌似普通商人的家伙就是个毒刺成员,竖着耳朵在打听消息。相比之下其他地区的力量稍微小一些,于是周瑜选择了一个外人看起来很有可能中计的人——张绣。
已经四十不惑的张绣,早已没了当年跟随张济转战四方的豪情,剩下只有些英雄迟暮的感慨,以及一些对儿子张泉能顺利继嗣自己成为南阳太守的希望。
这位曾经名噪一时的北地枪王,跟吕布这种曾经也心怀四海的人一样,到了一个年纪,悟出许多人生在世的道理,开始收敛野心,静心养气。当然早年的他也没太大野心,跟这个人没什么政治头脑有关。
而一心一意在家当个富家翁的张绣最近听到些很不好的传言,令他寝食不安。
城中流传说曹操即将统一北方,就准备干些卸磨杀驴的事。而首当其冲的,就是自己,一个害死曹操侄子,并间接逼死曹操喜欢女人的“凶手”。
而这流言是由豫州传过来的,似乎并不完全是谣言。
宛城中渐渐人人都在说这件事,张绣开始急了,三人成虎,不是真的也成真的了。
部下们看向自己的眼光,怎么都觉得象是在看一具马上要进棺材的尸体……
“泉儿,你此次去许昌,务必求得文和先生出言相助,望他念在往日交情,拉兄弟一把。”
张泉跪在地上,连连点头,张绣千叮万嘱,生怕儿子不懂事,把事办砸了,那张家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张绣很清楚,虽然自己现在辖下兵强马壮,刘表也不敢来惹事,但是这一切都是在曹操这棵大树为基础的条件下,如果曹操有心灭了自己,怕是天下无容身之处。
刘表老了,天天只想着开party,宴宾客,肯定不是曹操的对手。而江东虽然看起来地盘不小,但是孙权一个小毛孩子如何能是曹操对手?还是个彩色的毛孩子……
所以张绣决定,如果曹操真有那么点意思,自己就交出兵权,或者可以免得全家不死。
带着张绣殷殷希望的张泉带着重礼上路了,可是等他来到许昌,这里却有些消息让他目瞪口呆。
许昌也有跟张家有关的传言,只不过是另一版本的。
说张绣厉兵秣马,准备趁曹操大军主力全在北方的时候造反!而丞相正准备出兵讨伐!
张泉大惊,也顾不得许多,只闯贾诩的家,可惜家人拦住不让进。
造反这事牵连甚大,谁也不敢参和其中,贾诩的小心谨慎是有道理的,要不他也不会作为三国时期为数不多的几个安然终老的谋士之一。
张泉无奈之下,只能跪在贾府门口,不顾周围路过之人的指指点点,大有你不放我进去我就死在你家门口的架势。
好在贾诩也并不是那么不念旧情,两个时辰后,家人出来给了张泉一封信。
张泉自然知道这是贾诩的指点,大喜若狂之下,咚咚一连磕了三个头,这才起身离去。
信上只有四个字:并州、奉孝。
张泉虽然不是什么聪明人,自然也知道意思就是郭嘉得曹操宠,并且他才有胆帮着张家说好话。
为了节约时间,张泉连随从都不带了,一人三马,朝着并州疾驰而去。
好不容易见了郭嘉,说明来意,身在并州的郭嘉自然不知道豫州和宛发生了什么事,微微一分析,就知道这是有人在离间。
好生安慰张泉,并修书一封,快马递于丞相府,眼下冬天快到了,也要回许昌一次。
鲁肃带着五百随从一路经过荆州转至汉中北上,经长安至凉州。
和江南相比,凉州的天气简直就不是南方人能呆的,还没到最冷的时节,可是已经下了大雪,雪厚积盈寸,路过的行人车马商旅都是举步唯艰。
多亏了钟繇的名望和手段,安抚住凉州各部,以及马腾和韩遂等人,因此原本盗贼乱如牛毛的凉州官道上倒也安全。于是鲁肃只带了五十人上路,买了一批厚厚的毛皮,雇了辆马车,否则他是受不了凉州能冻到人骨子里的寒气而要病倒了。
马腾和韩遂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当年韩遂在凉州掀起一浪腥风血雨,先杀了少数民族首领北宫伯玉和李文侯,之后韩遂又用计杀死了凉州刺史耿鄙和汉阳太守傅燮,而当时身为傅燮手下的马腾就率兵投靠了韩遂,并结为兄弟,称霸一方。
马腾是个没太大野心的人,跟韩遂这点不一样。历史上的马腾为人不错,羌人都喜欢他。当他受封槐里候时,更是“北备胡寇,东备白骑,待贤进士,衿救民命”。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