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赫赫豫章王 俨然帝王相(1/2)
第172章赫赫豫章王俨然帝王相
萧综得到重用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梁国朝堂,所有臣子都在揣摩圣上如此做的用意。
虽然各方面势力都有自己盘算,但他们都知道这次事情传递的信息是什么。那就是萧综很有可能成为继任大统之人。
圣上萧衍信奉佛教之后,再也没有以前那种精明谨慎,现在做事情云里雾里,就像是他研究的佛法一样难以理解。
太子一党如临大敌,明白这次事情是自己主子能否保住太子之位的关键。
自从边关发生了丘大千一夜筑城事情之后,梁国有识之士都明白,国内有一个手眼通天,勾结北魏的内奸。太子一党官员也在利用自己能力紧锣密鼓的调查。
到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圣上萧综表明了自己态度,那就是他更信任自己这个二儿子萧综。
至于太子更像是一个暂时稳定国内局面的傀儡。
圣上派遣二皇子前去边关有三个任务。
第一就是查找梁国内奸,一定要将其揪出并且绳之以法。第二就是整肃边关,萧家父子在边关培养自己势力,恐怕是尾大难掉,要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最重要的就是解决边关北魏兵马集结,意图攻取梁国这件事情。如果边境上真的发生战事,二皇子萧综就会担任实际意义上的主帅。
到时候萧道明也要靠边站,所有梁国兵马指挥权都掌握在萧综手里。这可以说是对二皇子莫大的信任。
只不过诏书上写得明白,只有在梁国大举进犯之际才能任命为主帅位置,平日里还是萧家父子负责边关一切事宜。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担心萧家父子心存疑虑,有可能产生不必要的猜忌。圣上萧衍非常明白萧道明这个人,别看年纪老迈,却不是个昏庸老朽。
一旦萧家父子发现自己要被取而代之,就非常有可能铤而走险。现在边关局势不稳,还需要他们父子卖命。
二皇子萧综毕竟就是来这里镀镀金,让他有建立战功的机会,好名正言顺将太子之位转到其名下而已。
真要是让自己儿子终年累月在边关镇守,圣上萧衍是绝对舍不得的。旨意写成这样也是权衡利弊,综合了各方势力考量之后做的决定。
此次前去边关,萧综带了梁国数万精锐,声名一时无两,不少墙头草两边倒的朝廷臣子都见风使舵,从中立甚至太子一党投靠其门下。
数万兵马浩浩荡荡向北进发,一路上官员都是战战兢兢,小心伺候着,生怕有什么纰漏被这位二皇子找到毛病治罪。
他们都知道二皇子萧综的脾气,他可不像太子那么温厚宽仁,平日里就是一个难以相处的个性。
但是也有一项好处,那就是有能者得之。只要他认为某人有用,展现出自己需要的才华,那就会不遗余力的拉拢重用。
所以在其手底下大多都是一些年富力强精,明强干,对于权势和财富有着极度渴望的人。
正因为这种用人方式,朝廷中大多年轻臣子都倒向了他这一面,而比较稳重的老臣拥护太子萧统居多。
各地州郡县各级官员极其惧怕萧综,只因为此人做事情半点情分也不讲,每到一处必定行使自己权利,调查地方长官政务情况。
被他抓到错处,立刻就会上奏朝廷,在官场中,萧综几乎像是一个扫把星一般的存在。
但他每次都是有的放矢,绝不是什么公报私仇,不仅仅是太子一党的人会被调查,即便是自己手下担任地方长官,一旦被查出有什么不检点的地方,他也毫不留情面。
也正因为他这种性格,才博得了圣上萧衍的肯定。认为如果梁国上下都能像他这样公正严明,那么国力必定会蒸蒸日上。
边关局势暂时已经稳定,这几万大军行进时候并不需要急行军赶路,所以在一路上受到极高的礼遇。
每一个地方长官都生怕被这个萧综抓到错处,都谨小慎微应对。
这只兵马一路北上,当到了北坞县附近时候,由朝廷中其他将领带领队伍继续北上,而萧综却带了自己班底滞留在郡城当中。
在这里距离边关距离不远,现在边境增援了数万梁国援兵,还有萧家父子坐镇边关,暂时没有什么隐患。
萧综如此做的用意还不明朗,包括他的属下也都认为是长途跋涉之后,皇子金枝玉叶,所以在这处地方休整调养下。
北坞县是一个民生富庶之地,在这休整调养也确实是个好地方。郡太守刚刚被砍了脑袋,现在是地方上的二把手正在代理政务。
萧综此次前来肩负调查内奸重任,而郡太守很多事情都有很大嫌疑,所以对外声称就是在此调查地方官员以往政务。
薛家长子曾经在周边不计成本大肆采购药材,最后供词中说明,这些药材本来运转地点就是边关附近,很有可能和这个内奸有直接关系。
而且动用的财力也是极其乐观,和郡太守两个人关系甚密。看起来这位萧综想要在郡城打开突破口,从以往种种查出蛛丝马迹,来找到内奸线索。
北坞县距离上一级行政中枢郡城距离很近,只有半日路程,所以二皇子萧综一行人就停留在郡城,暂时代理地方上的要务,北坞县令也列为考察对象。
像是类似考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政务考察滴水不漏,政绩卓着,那按照以往惯例,此地官员不日就可受到朝廷嘉奖,很快就能得到晋升。
但是如果被查出些许纰漏就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