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A 潜龙江波浪兼天涌(1/3)
巍巍青山绵延几十公里,在一处陡坡上,一支考古队正奔忙着。发掘了好几个月,不见金银珠宝、奇珍古玩,只见一个高约百米、宽约两百米的巨大石崖显现了出来,上边有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这些文字竟然像天书一般,很难判断是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的语言,很难理解其发音及意义。一位白发白髯、精神矍铄的老者,是这次考古发掘的总指挥。老者从梯子上爬上石崖,手拿放大镜,废寝忘食地反复斟酌推敲,凭着经验和智慧,通过联想和猜测,根据象形、会意字的特点,最终把这些文字给破译了。按老者的说法,这些文字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由于受石崖大小的限制,略去了精彩翔实的内容,只有故事梗概。按照老者的推断,在当今人类起源、诞生以前,还存在远古人类。这些古人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军事,等等,都高度发达,许多方面已经超过了当今人类。只是不知何种原因,这些古人类在相同的时间集体消亡了,只留下了这些文字,成了当今人类了解远古人类的活化石。因石崖四周都是悬崖峭壁,老者倒不担心被人为破坏,只是做一些技术处理,防止石崖风化就行了。老者又指挥相关人员在石崖不远处的另一石崖上把原文、译文拓刻了下来,以方便人们前来参观。
做了这些工作,老者还嫌不够,想给这个故事添些肌肉,让其更生动些。毕竟年高体迈,精力有限,老者想让别的考古队员来完成自己的这个心愿,不料队员们认为考古这个职业没“钱”途,一个个下海经商去了。老者想聘请专业的作家来了结自己的心愿,不料作家们嫌这则故事不玄幻,吊不起读者的胃口,不煽情,吸不住粉丝们的眼球。老者又想让雇佣来的有一定文化底子的民工完成自己的这个心愿,无奈民工们嫌考古发掘报酬太低,更不用说撰写这些虚无缥缈、不能当饭吃的故事了,不等此次发掘完成,东一个西一个走光光了。老者站在石崖下徘徊,却找不出一个人来完成自己的心愿,不免有些惆怅,仰天叹道:“当今世界,人们为了追求个人、家庭财富的爆炸式增长而终日忙碌着。为官的,买官卖官,拼命捞钱;经商的,偷税漏税,坑蒙拐骗;办企业的,浊液横流,全然不管;搞科技的,学术造假,行为不端;搞教育的,变着法儿向学生要钱;搞医疗的,回扣红包通吃,病人的生死与我无关。虽然并不代表各个行业、整个社会的全部,却已经把整个社会搞得铜臭熏天。”
一个姓赵名登尧的人,路过这里,见老者长吁短叹,忙上前问道:“老伯,何事儿让您如此忧心?”在这荒原中突见有人来,老者眼前一亮,然后又是一脸落寞,摇头道:“这个故事太有意义了,想找个人帮我加工整理,可人们都忙钱去了。你为何不忙钱去?谨防物竞天择,被时代抛弃了啊。”赵登尧笑道:“本人生性愚钝,无诸葛之才,无荆轲之魄,无潘安之貌,无如簧之舌,无鬻爵之资,无谗谄之德。得过且过,无可奈何也。”老者指着那段译文,笑道:“既然如此,你就帮我给这个故事润润色吧,让它变得有血有肉,更生动些。”赵登尧笑道:“我可没有文艺细胞。”老者笑道:“这有什么难的?这石头上既没有朝代年纪,所涉及的国家地域,也与现今的截然不同。再如,众人皆知,如今的草儿是青的,花儿是红的,树儿是绿的,天儿是蓝的,但你可以根据故事的需要,可以把那太古时代的草儿描述成红色,花儿说成是青色,树儿描述成蓝色,天儿说成是绿色。太遥远了,鬼知道那时的天地、那时的山水、那时的人物是个什么样儿,那时的国家、民族、语言、风土民情、生活习惯是个什么样儿。是否符合逻辑,是否符合事实,是否符合常识,诸如此类,只有天知道了。既然故事梗概具备,添言润色也就用不着冥思苦想了。既可借以打发碌碌无为的时光,又能品尝其中的趣味,何乐而不为呢?”见老者目之切切、言之殷殷,赵登尧只得滥竽充数,答应敷衍这则故事。
又过了几年,赵登尧终于把这则故事加工整理完毕。既然是故事,就得弄个名儿。因这则故事也是出自石头之上,本想取名《新石头记》,以别于旧《石头记》。《新石头记》与旧《石头记》相比,故事本身的趣味性毫不逊色,但作者的文学水平相较《石头记》的作者,差之十万八千里,其作品也就逊色十万八千里,也就不敢借玉了。又想取名《一群疯子》《疯华正茂》《疯华绝代》《人与虎》《狐狸家族》《十狐连心》《江琼瑶奇遇记》《江琼瑶历险记》。然而这些名儿对于这则故事,虽然沾上边儿,却又显得要么粗俗,要么鄙陋,不那么高雅,要么以偏概全,要么以点带面,不那么贴切。赵登尧思来想去,虽然自己规规矩矩、老老实实,但这则故事却很是生动感人,若取名不能大气一点儿,豪放一点儿,不仅有辱这则故事,更是有辱故事上一个个鲜活的人,因此便给这则故事命名为《家·国·球》,并作打油诗一首:
看似离奇不离奇,说是可爱还可爱。
听似缥缈不缥缈,想必实在却实在。
潮起潮落潮朝朝,花谢花荣花蔼蔼。
一壶浊酒细细品,或见大爱与悠哉。
那故事是这样的。
时值盛夏,一连数日,晴空万里,烈日炎炎,暑气逼人。大地犹如蒸笼,山川河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