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人斩在行动!山雨欲来风满楼!【豹(4/5)
,洗清地上的血迹,其从容不迫的镇定模样给了人们极深的印象,堪称女中豪杰。施展出一系列铁腕手段的岛津久光,彻底掌握了京都的治安权,整个京都处于萨摩藩的势力下。
随后,岛津久光向朝廷提出,必须再次派出朝廷敕使去往江户,彻底讲明朝廷的想法。并提出自己所说的条件,以此再次与江户方面交涉,阐明京都方面的领导权。
朝廷同意此案,派遣一个名为大原崇德的人物去江户。为了保护他,岛津久光亲率1000藩兵去往江户。
这般一来,幕府和以萨摩力量为背景的朝廷之间的冲突,在江户展开。
文久二年(1862)6月7日,大原崇德、岛津久光、以及萨摩藩的1000藩兵先后抵达江户。
在岛津久光的倡议下,大原崇德代表朝廷提出如下条件:
一,为商讨攘夷事宜,将军德川家茂必须来到京都,与朝廷一同讨论该问题。
二,设置五大老(萨摩藩的岛津氏、长州藩的毛利氏、土佐藩的山内氏、金泽藩的前田氏、宇和岛藩的伊达氏)。政事需要召开五大老会议进行决定。
三,改革幕府政治,推行攘夷。但不能依靠幕府阁僚进行,因此任命一桥庆喜为将军辅佐之职,任命福井藩的松平春岳为政事总裁一职。
【注·将军辅佐:将军年少之际,代替将军执行政务的职位。类似于“副将军”】
【注·政事总裁:为辅佐将军处理幕府内外政事而设置的职位,相当于大老】
关于第一条要求,自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去往京都之后,再也没有将军去京都拜见天皇,因此才让德川家茂到京都去。
关于第二条要求,提议设置的这五位大老全是实力强大的外样大名。岛津久光的本意就是提高萨摩藩的地位,削弱幕府的权威。
至于最后的第三条要求……萨摩藩一直属于“一桥派”的阵营,而岛津久光本人也是铁杆的“一桥派”人士。
所以他才极力要求将一桥庆喜升为将军辅佐,并把同为铁杆“一桥派”的松平春岳升为政事总裁。
前两条要求都好说,可唯独这第三条要求遭受“南纪派”的幕府阁僚们,以及大奥的女人们的极力反对。
一桥庆喜的生父是已故的前水户藩藩主:德川齐昭。
德川齐昭认为大奥的女人们实在是太铺张浪费了,所以他仍在世时,一直严厉要求大奥的女人们节俭节约,故而遭受大奥的女人们的集体厌恶。
“恨屋及乌”之下,大奥的女人们非常讨厌一桥庆喜。
岛津久光早就预想到幕府不会那么爽快地同意这三条要求,因此他才特地带来了1000藩兵和大炮。
经过漫长的商讨、扯皮,幕府最终妥协,特别是决定接受让一桥庆喜任将军辅佐一职。
由此,此前一直静默、蛰伏的一桥庆喜,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文久二年(1862)7月6日,一桥庆喜就任将军辅佐。7月9日,松平春岳就任政事总裁。
随着一桥庆喜的上台,“南纪派”和“一桥派”的对抗进入更加白热化的新阶段。
另一方面,“公武合体派”和“尊王攘夷派”的对抗也越来越激烈。
“航海远略策”破产后,安静了一段时间的长州藩,再度出招。
长州藩完全改变了此前的方针,从“公武合体派”转为完全遵照朝廷的意向,坚决进行攘夷的“尊王攘夷派”。主张大量重用激进的攘夷论者,废弃与诸国签订的所有条约,再次锁国。
为了再度掌握政治的主导权,长州的态度愈发蒙上了激进的色彩。
文久二年(1862)8月初,恰逢岛津久光提兵亲上江户,不在京都之时,长州藩藩主毛利敬亲表现出强硬态势。
他迎合朝廷,提倡极端攘夷论,主张“长州支持朝廷”。
如此一来,之前看似被岛津久光驱逐或剿灭的志士,和那些隐藏起来的攘夷派下级武士和浪人们,都认为“迎来了一位英明的主人”。
于是他们聚集在京都,与长州的武士们建立联系,整个京都都充斥着尊王攘夷的呼声。
一个多月前以萨摩为中心、在公武合体论上达成一致的京都,转眼间发生了大逆转,以长州为中心的尊王攘夷论开始逐渐流传开来。
岛津久光于闰8月7日回到京都。
是时,以长州为中心的攘夷论者不断扩张,人们都支持这种主张。
此前被压抑的京都町状况突然发生180度的转变,岛津久光对此深感震惊。
然而再次压制当下的局面已经十分困难。
而且岛津久光认为幕府已经接受了自己的所有条件,不久之后京都的局面就会转好,因此也就暂且不管京都的情况了。
闰8月23日,他离开京都返回萨摩——之后的事态变化证明了他此时的想法错得有多离谱。
备受“一桥派”推崇的一桥庆喜和松平春岳,还是有点本事的。
他们在分别就任将军辅佐和政事总裁之后,以雷厉风行的速度主导、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一,为了凸显朝廷的威严,废弃了过去将和宫称为“将军御台所”的规定,而直接称其为“和宫”。
二,过去由幕府任命的京都御所的九门警备转而听命于朝廷,也就是说,朝廷在没有幕府许可的情况下,也可以动用驻扎在京都的萨摩、长州等警备力量。
三,由于大名们提出每两年前往江户参觐交代有些经费紧张
第4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