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陶器(1/2)
现在的原始部落还处在母系社会,这是还处在狩猎采集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导致的,为了不近亲繁殖生下畸形儿,部落一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由祭司牵头,带上年轻的族人前往某个山谷,各个部落中的男男女女相互看对眼了就可以在山谷附近的小树林中野合,完事之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所以顾国是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在父系社会没有出来之前,姓氏也无从谈起。基于此,他无法成为下一任祭司,如果他照本宣科,与别的部落女子生下孩子,那么孩子将不属于他。
部落的祭司,一直是女性。
也许是顾国的母亲在野合的过程中,不知道什么东西叫了一声“咕咕”,于是祭司大人就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叫“咕咕”。
他望向洞口,天空中正散射着太阳最后的光辉,紫色的晚霞铺满了整个洞口。
“我来了,一切都要不一样了。”
顾国自言自语,转身回山洞拾柴火去了。
烧陶的同时顺带守夜,火焰能够赶走一切在黑暗中觊觎人类的动物,除了......有些废柴火。
烧制合格的陶器,需要的温度不算特别高,这是顾国第一次烧制陶器,没有时间去准备木炭,索性就用木柴烧陶。
用木柴烧陶也不是随便的将陶坯丢到柴火堆中烘烤,那样会导致陶坯表面受热不均匀,基本上还没烧成陶器,陶坯就裂了。
他先用火种在洞口升起一个小火堆,防止野兽的袭击,然后跑去附近挖来大块的泥土,混合少量的水,在洞口垒起两座半米高的土窑炉。
土窑炉呈上窄下宽的圆锥形,底部留有一个巴掌大的进气口,顶部同样留有一个出气口,像这种泥土垒起来的土窑炉是一次性的,等到烧制完毕,将其砸开便可获取其中的陶器。
顾国先前将陶坯摆放在两个土窑炉内壁边缘,中间则堆上了大量的柴火,用小火堆中的火点燃之后,从底下留着的进气口不断扇风,土窑炉中的木柴就能一直剧烈的燃烧。
而炉窑顶部的出气口则可以用来添加柴火。
按照前世小说的做法,扇风是件苦差事,陶坯烧多久,就需要扇多久,以此来保证炉窑中的温度时刻保持在最高温。
顾国左右开弓,双手各持一片树皮,朝着土炉窑底部的进风口扇去。
“轰!”
火柱从炉窑顶部的出风口蹿出,
两个土炉窑的构造,有些像顾国前世曾在农村里十分流行的圆筒烧水炉子,中间放柴火,边缘一圈用来盛水,由于底部中空,木柴燃烧时自带的上升气流会让木柴更剧烈的燃烧。
“似乎不用每时每刻都往里面扇风......”
顾国右手食指摩挲下巴,陷入思考。二十几厘米高的火柱说明炉子中的柴火烧的很剧烈,他只要在火柱小下来时从出风口丢入柴火即可。
“趁火还旺着,先垒个土灶台。”
预估了一下陶锅的尺寸,他用木棍在地上划了一块四四方方的地块,用石铲子向下挖了深度十几厘米的斜坡,这个斜坡小坑是用来堆积草木灰的。然后他又花了半个小时在洞穴中找了四块边缘平整的大石块,将其拼接在一起,组成一个泥砖模具。
接下来便是挖土,做泥砖。
在金属没有炼制出来之前,无法刨出木块光滑的平面,也就做不出来砖块的模具,顾国只能将就着堆出几十块不怎么平整的泥砖出来。
按照正常的流程,泥砖需要阴干保持形状,亦或是在窑炉中烘烤,否则泥中的水分蒸发之后,泥砖就会缩水开裂。
但现在顾国管不了那么多了,肉干和烤肉的味道实在是难以下咽,对于一个来自21世纪的天朝人来说,吃,怎么能只限于烤呢?
他垒的土灶台借鉴了农村的灶台,灶台分为上下两层,下层存草木灰,上层则用来烧柴火。上下层之间隔了一层带孔的陶土泥版,空气可以通过下层流入到上层,上层的灰烬也能通过孔洞落入下层。
他又在上层的侧边开了两个拳头大小的孔洞,用陶土围成一个高高的筒状结构,简单的烟囱就这样造好了。
现在就差陶锅烧制完成,埋锅做饭!
深红色的月光投射在日晷的指针上,倒影从左侧移到了右侧。由于顾国不清楚红月的公转周期,所以用月光来计时是不准确的,他只感觉忙碌中时间过得飞快。
两个窑炉中的火逐渐小了下去,顾国几乎烧光了几个晚上存量的柴火。待到炉壁冷却,他拾起木棍小心翼翼地敲开了第一个炉窑。
像是面对即将揭开骰盅的赌徒,忍住忐忑不安的心,顾国扫去覆盖在陶器上的灰烬和泥土。
眼前是四个陶罐,碎了两个,剩下两个是完好的,他没想到用如此简陋的窑炉也能有一半的成功率。
陶罐的边上,排开六只完好的陶碗,还有一片陶碗中间有一条两毫米左右的裂缝,拿来盛汤是不可能了。
然而接下来的重头戏却是在另一个窑炉中。
两口大陶锅,裂了一个,另一个缺了个口子,看来幸运女神没有一直眷顾顾国,至于摆在陶锅边上的几片陶碗和陶勺倒是完好无损。
他用手敲了敲完好的陶器,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淡红色的外壁虽说不上有多好看,但在这蛮荒的时代,却像那朝阳充满希望和生机。
“总共收获一个磕了一角的陶锅,十一片陶碗,三个陶勺,两个陶罐,一天一夜的努力没有白费!”
顾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