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三章 平叛的依赖(1/2)
咸阳,东郊。/p
在得到颍川有十余股大小势力起兵作乱后,秦阳当机立断,任命马坤为颍川讨逆将军,率领一万五千秦军进入颍川郡平叛。/p
一万五千兵马,这是治粟内史赵胜在经过多方计算后,得出的颍川郡能够负担的最大出兵数量。/p
所以这一次,马坤除了带上一些物资外,麾下的一万五千兵马,只携带了足够大军吃二十天的粮食。/p
这些军粮,最多只能在让这一万五千秦军,在进入颍川郡之后,维持不到五天的口粮。之后这一万五千人马所需要的粮草,则全部交由颍川郡当地的府库储粮来负责。/p
按照治粟内史赵胜的估计,颍川郡府库的存粮,应该可以供应一万五千兵马两个月的粮草所需。/p
是日,中尉叶腾代表秦王,来到咸阳东郊,为马坤的平叛大军送行。/p
“到了颍川切莫轻敌大意,万事小心为上。”/p
面对老上司叶腾的叮嘱,马坤不敢疏忽,恭敬地躬身敬听。/p
“卑职省得。”/p
叶腾轻轻摇头,“不是要你省得,而是颍川郡到底是韩国旧地。”/p
“那里可以说是某的故乡,所以有些事情某比你要稍微清楚一些。”/p
“当年某领兵灭韩,虽然一举覆灭了韩国,将韩王安绑缚咸阳。”/p
“但和赵王,魏王相比,韩王安当年还算一个不错的君王。”/p
“可惜挡在大秦东出的门口,所以才会被秦国第一个攻灭。”/p
马坤颔首,当年的事情他不太清楚。但他却知道,自己这位老上司,曾是地地道道的韩国人,一身领兵打仗的本事就连秦王也要称赞。/p
老上司的这番教诲,倒是让马坤对此趟进入颍川郡平叛,多了一丝担忧。/p
叶腾的话里的意思,就是颍川郡尚有不少韩国的旧人,依旧怀念着当初的韩国。一旦叛乱的人中,有人打出恢复韩国旗号,只怕这次平叛就会有更多的麻烦了。/p
马坤当即拱手,向叶腾请教快速平叛的办法。/p
叶腾却是摇头叹气,“当年某替大王征服了韩国,为了使天下诸侯不至于过度惊恐,而导致齐心反秦。”/p
“大王当时便只要求将韩国的王室,连同一些重要的公卿一起押解进咸阳。”/p
“至于其他一些次要的官员,或者够不上层次的将领,则都是交由颍川郡当地的官府收押。”/p
“当然,还有更多的韩国文吏或者普通士兵,则直接被贬斥为民,依旧生活在颍川郡这片韩国旧地上。”/p
叶腾越说,马坤神色越是难看。/p
这样的颍川郡,可以说处处都有着韩国的故旧臣属存在。这些人如果安分守己还好,可怕就怕这些人遇到这种叛乱后,也会跟着蠢蠢欲动。/p
这样的人,一旦起了别样的心思,他们造成的破坏力,可要比密函所说的那些匪帮的造反要厉害得多。/p
更何况,一些匪帮作乱,他们的出身背景决定了他们很难有什么样的大谋略。/p
可如果是这些韩国旧人,那么他们在造反的短时间内,就能够凭借着曾经在韩国的那些关系网,短时间之内就能组织架构出一套有效的行政治理系统。/p
马坤不怕那些东一榔头西一棒子,靠着一时血勇,搅乱一地的土匪豪杰。他怕的是那些老谋深算,在颍川或者说韩国旧地耕耘颇深的豪族或者韩国公卿旧贵。/p
这些人如果起来搞破坏,那颍川的造反形势势必会越来越严重。/p
这样的话,仅凭他一万五千兵马恐怕很难彻底平定这场叛乱。/p
更让马坤担心的,是这些原韩国的公卿贵旧,他们曾经属于一国的上层,可以说是识文断字,见多识广。/p
一旦他们把目光投向颍川郡之外,那么秦国被搅乱的,就不止一个颍川郡了。/p
可是马坤也参加过那一天的理政殿朝会,治粟内史赵胜说得很清楚。/p
秦国现在虽然一切都还好,但有唯一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在明年秋收之前,可以说秦国各地普遍都处于一种缺粮的状态。/p
虽然各地官府储备的粮食肯定不缺,民间也有一定的存粮。/p
但秦国朝廷所控制的数十个大粮仓,却是已经全面告急。/p
仅靠着蜀中一地运粮,对于在外征伐的大军来说,可以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p
一旦叛乱从颍川郡一郡,变成席卷秦国关外大地的形式。马坤相信,自家大王一定会让自己尝尝秦国军法的厉害。/p
一想及此,马坤原本能够独立领军出征的心情,就顿时变得一片阴霾。/p
对面的叶腾像是能看穿自己这位老部下的心思一般,顿时爆发出一阵“哈哈”大笑。/p
“放心好了,到了颍川郡之后,你记得要找两个人。”/p
“有这两人帮你,加上你领兵打仗的本事。平定颍川郡的叛乱,只不过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罢了。”/p
马坤一听,顿时眼神一亮,连忙躬身拱手,“是哪两位贤达,还请将军告知。”/p
叶腾竖起两根手指,对马坤比划道:“其一,颍川郡郡守,李明达。”/p
“另一人,就是颍川郡郡尉徐时显。”/p
马坤在脑海里回忆了一下,却没有找到叶腾所说这二人的半点消息。/p
于是疑惑道:“将军为何让卑职去找这二人?”/p
说着,却是连忙摆手道:“当然,卑职不是怀疑将军的意思。”/p
“只是这二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