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美成先生(1/2)
整体来说,平心而论,李师师的美丽比起潘金莲来,还有不如。潘金莲的那种纯洁澄澈之神韵,是其他女子都很难有的。/p
但是,李师师也有她自己的特『色』。武松记忆里突然一闪,想起了前世似乎有个女明星,叫许晴。/p
对,就是许晴。想起这个名字,武松才意识到另一个事实:其实,李师师看上去已经不是很年轻了。/p
虽然看不出她的真实年龄,她的美貌气质完全可以让人忽略她的年轻,但她毕竟已经不是青春少女。/p
真想不到,号称大宋第一名『妓』,皇帝也沉『迷』的女人,其实已经是个风韵犹存的半老徐娘。/p
李师师本来正坐在窗前听箫,箫声婉转,如泣如诉。见武松进来,李师师连忙起身相迎,却笑如春风。/p
她不着痕迹地令下人收走武松带来的礼物,亲自给武松看座上茶,刹那间便化解了武松的陌生感。/p
武松不由得暗道:这个女子,真的很善于接待人啊。/p
这时,房间内原来的管弦箫声,也停下了。武松已经看到,坐在房内吹箫的那个男子,原来竟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p
老者坐在桌子边,见武松进来,并未起身,反而脸有不快之『色』,似乎是在责怪武松打扰了他的雅兴。/p
这时,李师师忙为武松介绍:“这位乃是美成先生,号清真居士!”/p
武松一听,连忙站起来,很是欣喜地对老者行礼,道:“原来是您!在下武松,久仰大名!”/p
武松说对这位老者久仰大名,是发自内心的。/p
穿越过来之后,前世的许多东西都越来越淡忘了,但一些印象特别深刻的东西依然有些留存。比如说,对这位美成先生。/p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北宋着名词人、文学家、音乐家,婉约派集大成者,负一代词名。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p
武松前世就读过周邦彦不少的词,对他那首蝶恋花尤其喜爱:/p
鱼尾霞生明远树。翠壁粘天,玉叶迎风举。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间风月如尘土。剪水双眸云鬓吐。醉倒天瓢笑语生青雾。此会未阑须记取。桃花几度吹红雨。/p
武松这世是个将军,前世却很喜欢文学,很许多人一样,尤其喜爱宋词,穿越过来,苏轼已经去世,李清照还没见到,辛弃疾还没出生,有时候还正觉得遗憾呢。/p
想不到,会在这里意外遇到周邦彦,这真比见到皇帝高兴多了。因此,他的尊敬,是真心的。/p
白发苍苍的老者,确实正是周邦彦。其实,宋朝重文轻武,有名气的文人一般是不怎么看得起武夫的。而且,这个时候的周邦彦,年岁已高,人生却正在走向低谷,/p
他虽然名满天下,但由于不愿与蔡京『奸』党合作,晚年又被逐出朝廷,被贬到顺昌(今安徽阜阳)、处州(今浙江丽水)等地为官。/p
仕途不顺,他干脆更加醉心声律,居然经常悄悄进京,留恋李师师的处所,可以说是在和皇帝宋徽宗争女人。/p
这个人,其实还是很牛的。加上现在官运不畅,因此更加愤世嫉俗,不轻易给人以好脸『色』。何况,武松来得还不是时候,打断了他和李师师听箫的雅兴。/p
不过,武松表现出非同一般的尊重,还是让他很受用。毕竟,这个时代重文轻武,文人固然瞧不起武将,武将却也往往瞧不起文人。像武松这样,能够真诚尊重周邦彦这种失意文人的武将,还是不多的。/p
这时,李师师又为周邦彦介绍武松:“这位就是我曾经和你提起过的,那位效仿当年太祖皇帝千里宋京娘,在清河县勇救民女,又为了这位民女的失踪而不惜三次拒绝接旨的武松武将军!”/p
武松颇感无奈。他调动新禁军在汴梁城内到处寻找潘金莲的举动,倒一下子使得他和潘金莲的故事被传开,成为汴京城里的名人了。/p
周邦彦这种人,fēng_liú蕴藉,却最看重这种男女之间重情重义之事。/p
因此,他对武松的态度,也更加好转。虽然还是没有起身,却神情缓和下来,冲武松点点头,却对李师师说:“我们还继续对谱么?”/p
李师师便笑着问武松:“但不知武将军今天光临寒舍,来到奴家这种烟花之地,有何见教?”/p
武松道:“不敢。武松打扰二位了,却是专程来谢谢师师姑娘搭救之恩!”/p
李师师一听,略顿了一下,随机又春风满面,道:“想不到我说了几句好话,真能起作用,还这么快就传到了武将军这里。将军为了红颜,不惜派军人翻遍汴梁城,还敢拒接圣旨,这份情义,却也是奴家最为钦佩的。只不过是说了几句话,实在不用放在心上。对了,你那位金莲妹子,现在有消息了么?”/p
武松道:“也有了一点消息,安全倒是应该没问题了。”/p
李师师松了口气,道:“那就好。有开封府全力寻找,应该很快就能找到人的,武将军不必太担忧。既然如此,将军可愿意留下来,先听听美成先生为新曲填的新词么?”/p
武松本身就喜欢周邦彦的词,当下自然答应。/p
周邦彦淡淡地看了一眼武松。就他而言,是不太相信武松这样一个武夫,真能懂得他词中真韵的,以为武松不过也是附庸风雅而已。/p
当下,他又吹起箫来。李师师听了一会儿,便张开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