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萧家当年(1/2)
萧盛对萧昘的感情很复杂,血浓于水又恨海难填,父母尸骨未寒,左左为难他唯有从心,他差人把老管家叫来,详问了一遭。/p
原来大伯真的不是爷爷的骨肉,老管把当年的故事娓娓道来:外祖父当年知道女儿出走后,亲自上京城去找过亲家。/p
谢家众口一辞的说,是孙遥自惭形秽,留书离开了婆家,孙镖头看了信,无言的离开,因为那封信根本就不是他的女儿所写。/p
字迹模仿得十成十的,可是语气不对,他们为什么要捏造自己女儿出走的留信!谢家安了什么心?/p
孙镖头在京城逗留了半个月,四处奔走托关系打听女儿的事情,结果全都徒劳,强龙难压地头蛇,谢家在京城是何等身份,孙镖头处处碰壁,没有人愿意和他说话。/p
直到一位王将军的千金,私下与孙镖头接触,告诉了这位寻女不得的老父亲,他的女儿孙遥在婆家倒地过的是什么日子。/p
整个京城都说他的女儿,高攀不起掩面逃走,只有这位王家千金,告诉了孙镖头真相,谢家是个火坑,谢国公高义,没想到谢二公子其实是狼心狗肺之人。/p
听完,又看了女儿真的留书,孙镖头痛哭一场,也不求着谢家要见亲外孙了,带着管家回了故里,这位老管家就是宝来叔的爹。/p
当谢家被先帝诛杀的消息传到孙镖头的耳朵里,从不饮酒,怕喝酒误事的汉子,当晚喝了个酩酊大醉的。/p
“我听我爹说,当年谢二公子是糟蹋了昌平公主的真心,公主恼羞成怒,因妒生恨才唆使先帝杀了谢国公一家,还引来了豺狼,差点把晋国亡了。“宝来叔还记得当年大家南逃的情形,孙镖头带着整个镖局的上下二十多口人逃难的凄凉。/p
老百姓都想着逃往长公主的封地求得庇佑,先皇昏庸长公主贤德,听说京城里不少达官贵人都投奔长公主去了。/p
镖局二十多口人也跟着流民去了封地,一路惊魂未定终到泯城,男女老幼都衣衫褴褛蓬头垢面。/p
当时,泯城太守请了萧老太爷当教头,领着泯城的十五岁以上的男丁,手持长棍在城中巡视,以免逃难来的流民闹事。/p
孙镖头这才和女儿,大弟子团聚。/p
“当时,谢家已经没了,老太君不喜欢大爷,想把他送得远远的,老太爷不忍就和你外祖父说,到底是老太君的骨肉,养熟了就好了。“宝来叔没见过谢二公子,但孙镖头每次看到大爷,脸色都一沉,大爷容貌出色,和老太君并不像,那就是像足了谢家的人了。/p
“当时兵荒马乱的,还有人碎嘴大爷的身世,平乱之后,京城的王将军家来了一封信,就是那位好心的王家千金,她告诉老太君谢家平反无望,让老太君好自为之。“/p
萧盛仔细揣摩了前因后果,说道:“大伯也就是那时候改姓萧的?自此之后,萧家上下也就不曾提过大伯的身世,也和京城来的那封信有关。“/p
“对,那位王家千金,还嘱咐太守要照顾萧家,因这层关系,老太爷才得以发迹。“当时孙镖头带着二十口人,早就捉襟见肘,正想着解散了镖局,让他们各自谋生。/p
谁知上天眷顾,泯城要运粮上京城,缓前方兵马粮草的紧缺,太守四处拼凑人马,京中有人脉的萧家自然雀屏中选:“咱们萧家,就是从那次运粮发迹的。“/p
这段过往家中少有人提及,原来当年是这样凶险过,萧家曾经冒死留了谢家的遗孤!/p
奶奶原是谢家的儿媳。/p
萧盛听完只觉一身冷汗,大伯的亲爹,竟然是被先帝诛杀的!虽然先帝失德,险些亡国,长公主也没有扶立新帝,而是在太庙前,亲手鞭笞了先帝罪告天下。/p
这天下还是赵家的天下,长公主若要深究,谢家二房还有血脉在萧家。/p
只需有心之人进言,一个包藏逆贼之后罪名下来,抄家杀头都是轻的。/p
萧家和孙家能幸免于难,应该是多得那位王家的千金相助。/p
后来发迹也是托了她的照顾。/p
好不容易得来的数十年安稳富足,又因谢家一夜覆灭。/p
是缘是孽,不是不报,是时辰未到的意思么!/p
谢家,谢家!/p
萧盛从未见过谢家的人,没由来因为萧昘也迁怒了。/p
“二公子,表姑娘醒了。“丫鬟敲了敲书房的门,禀报萧盛。/p
“恩,我待会儿就过去。“萧盛回答。/p
“宝来叔,我先去看看青丫头,有什么事儿你先看着办罢。“萧盛朝宝来叔作揖,正准备离开书房去看青丫头。/p
“二公子,三公子和贵三已经有一天不知踪影了。“老管家担心的说。/p
萧盛表示无需担心,让老管家不用多心,就像青丫头说的,贵三是谢家的老人,萧昘是谢家唯一的血脉。/p
一个遗孤一个忠仆,能出什么事儿。/p
出了事儿,他萧家也不想沾!/p
死的人还不够么!/p
看二公子面色不对,管家也不再多说,三公子前两日才闹了一地血,现在表姑娘又病重接回了家里。/p
烦心的事儿,只多不少。/p
何必又去徒增少东家的烦恼,再说,鹿背山的山贼,不知道被那家仇人给灭了,尸身都是路过的商贾送到官府的。/p
三公子这么大的人了,还能出什么事儿。/p
干活利索的丫鬟扶着女子坐起来喝药,伍钺青一口一口喝着汤勺的黑汁,她浑身虚软连一根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