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四章 翰林院(1/2)
在大周朝皇宫边上,有一座比较清幽的院子。这院子,可与皇宫直接连通,位置优越而清贵,足见这座院子在大周朝的地位。这座院子,便是大周朝的翰林院。/p
大周朝的翰林制度,沿袭唐制,也叫作翰林学士院,有时亦称翰林院。只要被授予翰林学士的官员,实际上充当皇帝顾问,都是在这座院子任职,随时听从皇帝召唤。/p
大周朝很多宰相,都是从翰林学士中选拔。就如现在的执政曾布、司马光等人,都是翰林院的出身,也曾经当任过翰林学士。/p
大周朝立国之初,翰林学士是没有品级的。大周朝立国八十年时,翰林院改制,翰林学士承旨和翰林学士成为正式官员。能被授予翰林学士的官员,为正三品,并且不任其他官职,专司草拟内制之职,例带知制诰衔。/p
在整个大周朝统治机构里,翰林院现在算是文化层次最高的官僚机构。伴随大周朝的科举制度与翰林院制度接轨,目前来说,翰林院已经成为官员重要的履历地方。/p
通常来说,能进入翰林院镀金的官员,只要从翰林院出来后,基本上都可以在朝堂上拥有一席之地。不管是在朝堂中枢,还是在地方任职,绝对是举足轻重的人物。/p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到了元佑帝元年时,就规定科举考试的一甲进士,最前面的三人可以直接入翰林之制。也就是科举状元授修撰(从六品),榜眼、探花授编修(正七品)。/p
赵悦被元佑帝点为本次制科考试的状元,授翰林院编撰,直接就一跃成为从六品的官员。至于其他那些没有得进入翰林院的新科进士,大多数都被任职为从七品乃至八品官员,大多数人都会外派去地方当任知县或者其他部门历练。/p
相对这些人来说,赵悦在官场的起步,绝对是占据非常大的优势的。而且,只要能在翰林院历练几年,不管是外放地方任职,还是到朝廷中枢的部门任职,都是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的。/p
只是,赵悦在点状元时在朝堂上的那一番言论,后续的影响正在慢慢发酵。这种影响,已经在翰林院都掀起了风波。/p
于是,在赵悦第一天去翰林院报道的时候,就接收到了翰林院同僚、上司的刁难。/p
目前大周朝的翰林院的设置,为翰林院长一名,翰林学士大约二十来名,这些翰林学士,分属于翰林院几个馆阁。大周朝翰林院,目前设置有龙图阁、昭文馆、史馆、集贤殿等四个大馆阁。每个馆阁都有数位翰林学士担任领导,共同组成翰林院。/p
当然,按照制度,当任翰林学士的人,不能在任职其他官职,所以在朝堂上就不可能再拥有太多的实权,但这些人却属于朝廷上真正的清贵人物。除了这些人之外,剩下的大多数就是如赵悦这些通过科考进入翰林院的科考一甲学士,大多数人都是翰林编撰、编修,按照分配,会分别入翰林院这几大部门供职。/p
翰林编撰、编修,基本上就相当于翰林院里的翰林学士们的助手。赵悦也是如此,来翰林院报道后,接待他的,便是一个翰林学士。/p
这个翰林学士,叫做王槐,为昭文馆的负责人。昭文馆,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负责为皇帝管理图书、资料的地方。这里封存、寄放的,都是皇室的日常书籍、资料。赵悦就被分配到了昭文馆供职,他的上司,便是王槐。/p
王槐年纪不大,也就四十岁出头。因为是昭文馆的负责人,他自然有自己单独的办公地方。/p
在办公屋子里,他上下打量了一番赵悦,就不咸不淡问道:“你就是赵悦?”/p
“下官正是。”赵悦点头道。/p
王槐『摸』了『摸』自己的胡须,冷笑了起来道:“就是你在朝堂上,大放厥词,要提倡官绅百姓一体?”/p
赵悦看了对方一眼,沉声道:“正是下官。”/p
“呵呵,口气可真大。”王槐再次冷笑了几声,似乎不太多说什么了,一挥手道:“既然皇上点了你状元,那你就好好在这里待着吧。你也不要以为有皇上高看了你一下,就以为自己是什么了。来了这里,就算是龙你也要盘着!没事的话,就老实待在昭文馆,以后所有的图文资料,都由你来负责整理。”/p
很快王槐就让昭文馆的其他人带着赵悦下去了。一开始昭文馆的其他编修听到来了新人,还是比较热情高兴的。/p
不过,在听到赵悦自我介绍,这些编修顿时笑容都止住了。在确定赵悦就是那个在朝堂上大放厥词的人后,神情更为冷淡了。/p
对于同僚的冷落、上司的警告,赵悦自然只能心里苦笑。好在他也早已经做好准备,倒是没太过于沮丧。/p
到了昭文馆真正存放资料的地方,赵悦倒是傻眼了。昭文馆作为皇室藏书存储资料的地方,足足有上百万册图书和相关的资料。装这些资料的屋子,都有数间,甚至占据了翰林院一半的地方。/p
一个带着他过来的昭文馆编修,斜眼看了赵悦一眼,慢慢道:“以后这些资料,就交给你整理和看管了。那里有相关注意事项,自己慢慢看吧。”/p
交代了几句,这编修直接就走了。赵悦看着数间屋子的图书和资料,不但没有沮丧和失落,眼睛反而亮了起来。/p
这里可是大周皇室的藏书和资料存放地方。存放的图书和资料,绝对是整个大周朝最为丰富的,而且这里面很多的图书和资料,可都是外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