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心照不宣(1/2)
陈光宗对顾本立钦佩得一塌糊涂。/p
是啊,廖化隆在谭令会身边能够反水,就不信文立万身边的人,都是铁板一块,他们难道都忠诚文立万吗?/p
陈光宗问道:“你发现文立万身边的突破口了?”/p
顾本立“哼哼”耍了两遍,垂眸拈须也耍了两遍,过足了装逼戏瘾,看见陈光宗满脸钦佩的样子,低声说道:“我正在观察。”/p
陈光宗一脸遗憾:“说了半大天,你也不知道谁是缺口嘛,说了不是等于白说?”/p
顾本立再度压低声音:“已经有人进入我的视野,我还需进一步观察。不过,要是让此人为我们所用,恐怕还是要花些银子的。”/p
“我还是赞同你那天所说的捧杀之计,我们对他鼎力相助,令其膨胀,自取灭亡。”/p
陈光宗一听还要花费银子,内心马上认同顾本立“这事情急不得”的说法,反间计听起来很诱人,却有些不靠谱,八字还没一撇,就要花银子,银子谁出?/p
顾本立看出陈光宗吝啬银两的意思,对这矮胖子充满鄙夷,覆巢之下无完卵,你小子就等着文立万收拾你吧。/p
两人心照不宣笑笑,下班时辰已到,两人一起出门,准备回家吃饭。/p
这时,阿福迎面走来,对顾本立拱手施礼道:“推官大人,知府大人请您去书房,有要事商议。”/p
顾本立仔细打量着阿福,问道:“你是新来的衙役阿福吗?”/p
阿福答道:“在下便是。”/p
顾本立笑眯眯说道:“果然英姿飒爽,一表人才,适合做知府大人的亲随啊。”/p
阿福腼腆答道:“在下会尽心尽力的。”/p
陈光宗望一眼顾本立,又望望阿福,知道没他什么事,便心情郁闷回家去了。/p
顾本立边往文立万书房走,边问阿福:“知府大人找我何事?”/p
“在下不知,知府大人只是请您议事。”/p
阿福确实不知文立万请顾本立有什么事,即使知道,他也不会告诉顾本立的。/p
守口如瓶是做亲随的基本素质,这一点阿福头脑很清楚。/p
进了文立万的书房,顾本立躬身参拜,笑容可掬说道:“知府大人来府衙办公数日,下官本该主动前来聆听教诲,只是最近百姓递交的案件,犹如排山倒海一般,下官分身乏术,迟拜为歉。”/p
文立万拱手回礼,说道:“久闻推官大名,今日晤谈,也是一件快意之事啊。”/p
两人分主宾坐定,各自都面带微笑,一团和气。/p
“刚才推官说,百姓递交的案件犹如排山倒海一般,不知近日可有缓和?”/p
连日来,苏州府衙门前,递交诉状的百姓络绎不绝。这让文立万倍感惊讶,宋功名统计的数据显示,除去三分之一是个人纠纷外,三分之二竟然是民告官,可见谭令会、李天喜民愤大到何等程度。/p
顾本立叹气道:“唉,只能说比前几天略有缓和,谭令会、李天喜把苏州百姓得罪不轻,往日他们不敢怒不敢言,如今知府大人拨乱反正,百姓才敢言语啊。”/p
顾本立望着眼前这位年龄比他小不少的年轻人,心中疑惑万分,此人看似貌不惊人,言不压众,却沉稳的令他内心产生一丝慌乱。/p
此人必有过人之处,否则皇上、首辅怎么会对他青睐有加?/p
文立万见顾本立一直在专心揣摩他,便故意问道:“谭令会在苏州为官数年,其恶行推官可是有所察觉?”/p
顾本立意识到文立万这句话的深意,推官是佐贰官,掌理刑名,对知府负有监督责任,谭令会如此胡作非为,佐贰官难免其咎。/p
文立万这话回答起来难度极大,如果回答对谭令会的恶行有所察觉,却不启奏皇上,乃是失职;如果回答没有察觉,要你这个佐贰官又有何用?/p
总之,这个问题怎么回答都是失职。/p
顾本立观察文立万的表情和语气,对方似乎并没有问责之意,更像是上司对下官的杀威之举。/p
“下官在苏州府为官数年,得到谭令会赏识,也得到他的恩惠,此人恩威并举,令下官患得患失,只求洁身自好,很多事情民不告官不究,无非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唉,说来实在汗颜,枉为一个读书人啊。”/p
顾本立知道知府大人心似明镜,肯定对他和谭令会的关系了如指掌,辩解已经毫无用处,不如实话实说,反而能引起同情。/p
“顾推官不必自责,谭令会淫威之下,谁不自保?这些事且按下不表。如今冤案堆积如山,推官以为如何处置?”/p
文立万有些尴尬。也就是陆欣荣点名此人,否则这种声情并茂、声泪俱下的戏精,真让人莫辨真伪。/p
“下官以为,知府大人下车伊始,就要给百姓一个希望。冤假错案,一律推倒重审,还百姓一个公道。”顾本立斩钉截铁,大义凛然说道:“包括下官审理的错案,该平反的一律平反,绝不姑息。”/p
文立万清楚顾本立如此敢于担当,并不是此人如何正义,实在是明代府衙推官的司法责任并不重大。/p
府衙推官可以直接发落的案件,仅限于杖罪以下。/p
也就是说推官无权判罚打屁股的案子。/p
杖罪及以上的案件,则要上报按察司和巡按御史,由按察司和巡按御史进行复核。/p
按察司和巡按御史若发现案件审理不明确、定罪量刑不合适等问题,会将案件驳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