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菊英(下)(1/2)
不觉已七月初八了,天仍很热,便是在屋内菀昭也得执扇取凉。秋日蚊虫渐增,就要勤焚香驱虫。她乘了五钱檀香,这些便足够了。/p
这时节,正该闭居在家潜心作画。可是菀昭还要到学堂听那个先生讲经。/p
“这一天真无聊。”/p
明日就是七月初九了,老太太寿宴应该很热闹吧。/p
菀昭本想帮琳琅和夏七娘筹备祖母的寿宴,但周夫人忽地来了,她也就只能向她俩笑笑便走了。不知周夫人亲自办的筵席是什么样,她那么多年,也没看过周夫人为祖母操办过一回。/p
侍读柳芸儿笑道:“姑娘,您快去书堂吧。”/p
“哎,你的手都伤成了那个样子,就别跟我去了。”/p
她的手包了几重纱布。仍是笑道:“没,没事。”/p
“我一个人去就好了,你留在这吧。哦,昨儿你见了那王太医?”/p
芸儿轻轻一笑,“是啊,我让他今日到若儿家去。”/p
“怕是花费不菲吧。”/p
“没有。”/p
“那紫檀架底下的箱子搁着我攒下的几贯钱。若他嫌少,你就贴补他点,并拿给杜嫂子和若儿两贯。你自己再拿两贯,这段日子你辛苦不少,那点钱当是你应得的。”/p
菀昭知道她的那点月钱本身就不多,被柳婆子克扣了些,自己省得能余下点便不错了。所以拿出自己的梯己钱给她,眼下她们的苦难便可解。/p
“那些钱是姑娘的梯己,我不好拿的。”菀昭每月有十两银子的月钱,一下拿出四五贯钱也不容易。“你不必再说了,我要上学了。”/p
那先生姓徐,曾是某府幕僚,只惜时运不济,幕僚降为落魄书生。好在他学问钻研得好,所以老夫人请他来教书。/p
他可与只教妇德的林娘子大相径庭,若菀昭有一点厌学,都会遭他严罚。幸而她算个好学生,从不惹他动怒。但靖娘就不一样了,她老是贪玩,连交代的抄书都懒得写,常常遭到他训教。/p
这位先生左不过三十岁出头,可能还没裴绪的哥哥岁数大。不过他比同龄人看起来大上几岁,加上总是敛容静坐,显得沉稳许多。/p
靖娘见到他就无精打采道:“师傅今日要教什么?”/p
“你呢,当然是继续学《毛诗》啊,你至今还停留在第一首呢,让你背了那么久,也没见你背下来。”徐先生又笑道:“我看那个姓周的姑娘比你要上进太多了,若是打从以前就和冯姑娘一同进学,或许已经出功夫了。”/p
靖娘慵懒地点点头,“是啊。”/p
“唉,我现在是懒得打你了,你好歹是个姑娘家吧,我动用竹板子,未免折损了你。我看不如把书全给你,你哪天高兴了,想起我这书,于是随便翻翻,兴许也就背下来了。”/p
起初教靖娘的时候,徐敏荣头痛不已,打也不是,骂也不是。后来他一下就想通了,自己不逼她,让她自己钻研去,或许她自己就悟了。/p
靖娘悠哉悠哉地点点头,“知道了,知道了。”/p
徐敏荣看向菀昭,只静谧一笑。“四天前,你送去的菊花图甚好,不妨再画几幅给我。”/p
“师傅喜爱菊花?”/p
“秋日赏菊,正合此情此景。这怡园修的雅致,这个时节应多放些菊花。”徐敏荣淡淡地说。/p
她点点头,“这是上回抄的《文赋》,请先生过目。”/p
徐敏荣点点头,“这属文,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要么取于先达,要么糅杂辞藻,少练而多借,写得终是平俗无趣,或者晦涩不通。写文要日积月累,潜心修习,更要有意趣。”他只是燕坐在席,但从他身上,菀昭好像看到了自己父亲的影子。/p
靖娘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全然听不懂他的话。/p
菀昭还是点点头,她觉得这些话真是无趣,或许在闲极无聊下她才会听得进去。/p
“我倒是很欣赏裴舍人的文章,曾经看过几篇他的文章,那是文采精华啊。”/p
她忽地来了精神头,她有很长时间没听到裴绪的信了,倒是有些念他。/p
徐敏荣笑道:“之前我和他切磋了文章,原以为他是个轻狂的郎子,没想到是后生可畏,写出的东西不比我差。”/p
菀昭只见过裴绪的字,他写得端端正正的,也就那个样吧。她竟没想到他的文章真有传闻中的那么好。/p
不过等等,他裴绪究竟是如何进得了这个怡园的?莫非这里面有他的内应,若非如此他怎么能每次都轻松进来了?菀昭以前就考虑过这个问题,只是老是想不通。/p
“哎,有个东西该送你。”徐敏荣笑着从袖中拿出了一个小袋子,“这是菊花种子,或许这时候有些晚了,但也能长成。”/p
菀昭打开看了看,里面有数十颗种子。还是头回有人主动送她花种,菀昭只隐隐笑道:“我试试种。”/p
等她回了淑景院,便让使女找花盆来。/p
她以前侍弄过花草,只是它们大多被她养死了。也不知着了什么魔障,凡是她养的花草要么一直颓靡,要么不到一月就枯死了。当时连赵睿都笑话过她不会养花。/p
那时候她才嫁入东宫,婚后的生活平平淡淡,却别有番闲适。她见掌园端着盆兰花,就向她要了种子,自己在殿里种。头回种花,她处处照着农书上的法子,精心照顾,可那花就是白白的枯死了。后来连养了十几盆花,都是如此,真真是一桩怪事。/p
“把铲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