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总算盼到头了(1/2)
五月底,地里的一人高的玉米绿油油的,徐文宣等人在路上行走,干活的人们不留神还看不到他们。/p
只不过路上很少有那么多马蹄地,干活的人们总是会好奇,站起来踮起脚就能看清楚。/p
他们对徐文宣和花颜比较熟,离得近的人还会跟二人打招呼,人群走过,身后的那些人就议论起来。/p
附近几个村子的人从小桑村听到不少消息,徐文宣二三月的那场考试得了第一,他会等着考最厉害的考试。/p
村里人嘛,有些并不知晓最后一场考试叫做殿试,反正他们知道徐文宣肯定能做大官。/p
现在以打听,不得了,居然考中了最厉害的状元。/p
谁还敢说徐文宣是倒霉鬼?/p
十里八村的人些后悔两件事,有的人家后悔当初没答应娶花颜做儿媳妇,有的人家则后悔当初因为徐文宣克女子的名声对他避之不及。/p
尤其是和徐文宣议亲的几家人,肠子早就悔青了。/p
不过,大多数人都认为是因为花颜旺夫,所以徐文宣才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别的女人嫁给徐文宣,结果可能全然不同。/p
外人不太清楚花颜的师兄们怎么保护徐文宣避开凶险,但他们知道没有花颜徐家就没钱供徐文宣读书。/p
因为徐家供养一个书生,每年本来就剩不了几个钱,徐家还分家,老两口手中的钱更少,供不起一个书生。/p
如果没有花颜,徐文宣没那么好运能让孟先生悉心教导。/p
但也有人说,如果徐文宣不娶花颜,徐家可能还没分家。/p
有人也不同意因花颜分家的说话,因为徐文宣屡次考试不力,他几个哥嫂早有意见,最后的结果要么是徐文宣自己不读,要么是徐家分家。/p
说到底结果都一样,徐文宣回家种地。/p
村路上很少敲锣和喊话,直到进了小桑村又才喊起来。/p
徐和顺背着手在巡视自家地里的庄稼,玉米棒子能吃了,再过半个月就可以收进仓。/p
他听到声音之前,有人大声喊他姑父,“好像是表弟回来了,很多人骑马在走。”/p
说话人的站在石包包上,手掌横在眉头眺望,徐和顺所在的地方低洼些,他听到那话,激动得跑到那人那儿。/p
“是,是老三回来了,我得回去了。”/p
“姑父等等我。”/p
“等啥,你个年轻崽崽还走不赢我。”/p
徐和顺在前面小跑,瞧着来了好多人,他回去换身干净衣裳,后面扛着锄头的人很快追上他。/p
徐和顺又道:“你跑得快,赶紧跟你大姑说一声,让她回家。”/p
年轻人应声,大长腿撒欢的跑起来。/p
罗氏闲来无事在罗家跟他们一起织布,年轻人跑得气喘吁吁的,“大姑快点回去,表弟他们回来了,一个个都骑着大马,表弟肯定当大官了呢。”/p
“看真切没有?”罗氏反问,“你前几天就骗了我一回,是不是真的?”/p
“大姑,我错了,这次是真的,姑父已经回去了,让我来喊你。”/p
“行吧,你再敢骗人,我扒你的皮。”罗氏心下欢喜,赶忙把她的梭子放下,起身抻了抻衣裳,旁边的人也纷纷放下手里的活计,准备一起去徐家。/p
罗家离徐家不远,罗氏等人快要到家还没见到门前有人,罗老三跟几个年轻人顺路跑到前面看,见着是徐文宣回来了,罗老三赶忙返回去。/p
远远的冲罗氏喊:“大姐,是真的。”/p
向氏随即催促罗氏,“大姐快进屋换身干净衣服。”/p
有人问:“耶,要不要摆香案?”/p
“不知道呢。”/p
“应该不用吧,这是三郎回家,听说接皇帝的圣旨才摆香案。”/p
“是这样么,哎呀,不管了,那什么三郎肯定懂,要摆等会也来得及。”/p
罗老三跑回来,“乌泱泱一群人。”/p
“哎哟,你看我脸上脏不?咱们不能给三郎丢脸。”/p
一群人就着衣袖擦脸,又用手掸衣服上可能有的灰或脏污,有人提议,“进屋先洗帕脸,衣服上有脏污就用水打湿了搓一下,应该没人会注意我们。”/p
原本打算在门外看热闹的人纷纷涌进徐家,他们自己去打水洗。/p
罗氏进屋挑衣裳,感觉哪件都不太满意,徐和顺见状,遂道:“衣服干净就行了,你再挑一阵,他们该进屋了。”/p
此时的小桑村大多数人都看见徐文宣他们了,各处的人沸腾起来,地里干活的人们扔下锄头,镰刀,在玉米地里穿梭,一个两个都准备去徐家看热闹。/p
花树林也在其中,朱氏起初没有动作,稍后想了想,无论别人怎么看她和花颜以及徐家的关系,她应该去恭喜他们才对。/p
朱氏夫妇原本是在地里拔草,她收拾了背篓、镰刀,把她和花树林各自的背篓叠起来,背起往徐家的方向走。/p
中途路过余家,她又把背篓放在余家,同徐家要去徐家看热闹的人一起走。/p
如果有人站在高处,肯定会看见小桑村很多小路上有人往某个方向聚集。/p
徐文宣到家,门外站了很多乡亲们恭喜他,他拱手言谢,而后进家门,叩谢爹娘养育之恩。/p
徐和顺乐呵呵,直喊他快起来,罗氏喜极而泣,就着衣袖哭,说是总算盼到头了。/p
儿子当官了,刚才真真切切听到那些人叫他徐大人。/p
罗氏很想笑,可又觉得笑出来不太好。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