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大宋行政(1/2)
赵昀将地方军政和民政分开了,所以枢密院就单独存在了,枢密院直接统领战事作战,但是不能和内阁分家,毕竟内阁是决定国家大事的地方,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军事,所以赵昀令李思温总领枢密院,同时也是内阁大臣。/p
枢密院的权力非常大,军队调派,将领选派作战,都是有枢密院完成,至于日常的军队管理,军官考核身前,则是兵部来负责。/p
还有一个御史台,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赵昀拜真德秀为御史台御史大夫,负责御史们的监督。/p
赵昀非常清楚,再好的制度,也是需要人来执行的,现在选拔的人都是清廉能干之人,所以政务一定会非常畅通。/p
文官的事务都完成了,剩下的就是武将们,赵昀在思来想去,最终确定武将们还是以军衔制作标准。/p
赵昀结合后世东西方的军衔,加上宋朝的制度,将军队的军饷进行了划分,其中武将最高军衔为元帅,然后就是将军,赵昀是按照编制进行武将军衔制定的,一般统领一万人以上的都是受将军军衔的。/p
而且赵昀需要考虑文武官员官阶要对应,于是元帅后面就是上将、少将、上校、少校、上尉、少尉、sān_jí军官、二级军官、一级军官。/p
至于元帅头衔,自然是落到了刘全、李思温、张汝楫、李宗庆、孙武正。/p
军队和政务全部解决了,赵昀就开始着手准备对外战争了,内阁首次成立,首要的任务就是决定对西夏的战争,在这一点上,众人都是同意的,西夏狼子野心。/p
现在乘着宋军战斗力最强的时候,准备对西夏的军事进攻,一举解决这个危险的敌人,同时也可以打通通向西域的通道。/p
于是枢密院最终决定有孙武正统领长安方面的宋军进攻西夏,同时张汝楫从北面策应,两面攻打西夏。/p
赵昀同时下令内阁着手准备修建运河,现在的运河可以从临安通往汴京,虽然经过了中原战乱的影响,但是运河水位还是非常充沛的,原有的河渠简单疏通一下就可以全部使用。/p
至于从汴京北上京城的这段运河,赵昀下令内阁准备之修建,这是解决江南物资北上最好的通道,虽然现在海运已经发展起来了,但是运河的作用依然巨大,他是连接内地最重要的通道。/p
内阁对于赵昀的这个决定,也清楚其中用意,而且这些年组建很多劳动团,这些人也可以作为修建的主力,加上火药的大量使用,修建这条河渠已经不是那么困难了。/p
修建运河是一个重要政务,同时赵昀还制定了巨大的人口迁移计划,那就是准备在未来五年,从南方迁移一千万人到北方生产耕种,主要是以偏远地区的人口为主,让他们来到中原和东北生产耕种。/p
这些地方都是地广人稀,尤其是东北,赵昀直接制定了三年免税,百姓可以在那里生产放牧,那里的土地非常肥沃。/p
剩下的就是基础设施的修建,水渠和道路这两个都被纳入了赵昀未来的计划之中,同时随着工匠营烧制水泥的成功。/p
赵昀决定开始使用水泥修建道路,于是赵昀令内阁在北方建造至少十座水泥厂,南方也要建造十座,这样就可以保证未来大宋对水泥的需求。/p
虽然建造水泥厂需要大量的投入,还需要大量的人口,毕竟现在的这个时代,劳动都是通过人工完成的。/p
但是水泥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建筑使用了水泥,尤其是道路,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几乎是不会损坏的,毕竟这个时代可是没有载重十吨以上的大卡车。/p
还有就是大炼钢铁,赵昀废弃了之前宋朝行政制度里面监的编制,监就是一地出产盐、铁、茶等这些重要的资源,朝廷都会设定成为监,和州府是一个级别的。/p
赵昀在行政上全部一个标准,至于资源产地,则是建立国家工厂,派遣官员以国家命运收购这些资源,或者是安排开采,这样的工厂可以安心生产,同时也可以免去了之前监官一面生产,一面还有政法一起承担的局面。/p
赵昀在他的治理理念之中,就是明确管理范围,也就是明确职责,尤其是大量国家工厂的建立,更是要明确他们的地位,他们是生产,绝对不是行政部门。/p
同时这些部门都要受到法律的制约,没有人是特例,尤其是掌控着大量资源的工厂,赵昀已经令真德秀派遣御史官员进入,检查他们,这些人最容易腐败。/p
在赵昀的计划里面,这些重要资源的开采,都是要工厂完成的,熟悉赵昀的内阁大臣们对于这样的创新非常赞同,首先全部行政制度就简单了很多,没有特殊的地方了,这样有利于政令的执行。/p
然后就是这些掌控工厂的人也是官员,他们的职责是生产,而不是行政治理百姓,但是他们也一样受到监督和考验,依然受到监管。/p
按照赵昀的命令,未来五年,在宋国境内,至少要建造三百多家工厂,这些工厂都是以资源和军工为主,其中炼铁,采煤,水泥,武器这些工厂就已经占据了一百多个,然后就是丝绸和茶叶,还有瓷器,这些需要垄断的行业,将来可以为大宋创造巨大利润,这些地方也需要建立起来生产工厂。/p
内阁的大臣们此时也感受到了这些工厂的好处,首先就是这些工厂效率高,而且不再消耗民生资源,之前大量的徭役分摊给百姓,百姓承受着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