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指挥佥事(1/2)
天启七年三月,南丹卫、柳州卫、庆远卫所属的4支陆营云集于柳州上林县,这里紧挨着浔州战区。4支陆营合计兵力近万人,他们统一整编和训练,准备出征胡扶龙。
何玉九与白喜善也达成了交易,用“柳庆参将”的官职换取了南丹卫的指挥权。
这场交易与预想的有些差别白喜善推说自己老迈年高,要把“南丹卫指挥使”和“柳庆参将”这两大职务都交给他的长子:现任三里营都司白易展。南丹卫指挥使是世袭三品武官,白易展接任也是合情合理。何玉九当然满口答应,但正式授命还需南京兵部下令。
作为交换条件,南丹卫的“三里营”交给了查应才统领,何玉九还向总督大人请求升他为游击将军。而“迁江营”则由金士骏接管。这些安排一旦被兵部确认,那么南丹卫的兵力就都被金士麒兄弟控制了。
条件谈妥之后,何玉九带着几十罐美酒飘然返回柳州。..
白喜善则开始搬家,他要永驻银月楼,安享晚年。
金士麒则走马上任,担当起“指挥佥事”一职。
明代的“卫”类似于“农垦师”,平ri种地,战时出征。“卫”的最高军官是“卫指挥使”,管着5个“千户”。在二者之间还有2位“指挥同知”和4位“指挥佥事”官职。其中“指挥同知”就是指挥使的副手,“指挥佥事”则是部门主官。分管钱粮兵印之事。到了明代末期,大部分的卫所军队都崩离涣散,很多职务都空缺着。或者名不副实,或者沦为名誉职务。
金士麒升了“指挥佥事”,他可是实打实地做一番工作。
他给自己的定位没错,金士麒的工作是他自己安排的就是管辖迁江十寨。迁江十寨是南丹卫的防区,现在各寨土王死的死、逃的逃、俘的俘,上层建筑全都被摧毁了,一切秩序都需重建。
如今的金士麒就是十万山民的大土司。风光无限。
三月上旬,金士麒带着达妮重新巡视了迁江各寨。一路上骑着大象,打着大伞。百名骑兵护卫,踏遍三山五岭,与爱妾睡遍了各寨土司的大宅,ri上三竿不起床。金佥事并不是完全沉迷于蜜月之中。各项工作一点都没耽误。
具体说来。金佥事的工作分作“行政”、“经济”、“军事”三个部分。
“军事”部分最简单。
十寨土司战败之后,山民起事风起云涌,短短几个月就汇集了近万民勇。金士麒对其进行筛选,只留下了4千人。其中2千名jing锐士兵被送往迁江营和三里营的“主力部队”。其余2千名……比较jing锐的士兵编制为“守备部队”。
金士麒在雷鸣堡设立了一个“十寨守备司”,令水营把总陈麻子暂任守备官。然后在南坡、北坡、铜头、红蹄这4个大寨子中设立把总,其余小寨子设立百总。从此以后,这“守备部队”就是十寨的军事管理系统。平ri里承担治安、抓贼、救灾、招兵、训练等职责,战争时期(比如天启七年三月的现在)就扩大规模。负责辎重运输和防御作战。
其次是“经济”部分。
战争胜利之后,各寨土王富户的家产当然也归属于胜利者。包括房产、家眷、仆役、器具、马匹牛羊猪狗。还有黄金白银14万两。金士麒兄弟们曾为此展开了热烈而开心的讨论,最终达成的共识是:军官有权获得“适当的”物资财产,譬如姚孟阳就拆了莫土司的房子,金士麒就带走了猛坎的女人和大象。至于14万两银子,首先上缴2万两给何玉九的柳州卫,再分给南丹卫和庆远卫各1万两。剩下的10万两,一半作为“战争成本”收缴,另外一半交给“农牧所”,发展十寨的农业。
有了这5万两银子,农牧所就可以大规模开垦土地、开发水利、修路造林、供应种苗和技术。
在此之前,“农牧所”只负责迁江县3万亩军屯田。战争结束之后,金士麒兄弟们不但收回了南坡、北坡两寨侵占的7万亩军屯田,还控制了十寨所有的山田水田总计50万亩,还有10几万亩的牧场。那些土地原本都属于土王和甲兵、富户阶层,现在都变成了“官田”。
金士麒没有分田给穷人。不是他不想,是他不敢。他怕自己控制不住十寨山民的热情,更怕诱发官场中的连锁反应,因此他决定谨慎行事,摸着石头过河。
从天启七年开始,所有的官田和军屯田仍“雇用”山民们耕种,每年收2成的田租和1成田税。山民们的负担被减轻了足足一半,他们皆称金士麒是十寨的大救星。
金士麒早就信誓旦旦地要种田,现在终于可以放手大干了。不过他仍秉持着自己的屯田原则这里是他的大本营,是“保命田”,首先要满足口粮需求,之后再考虑赚银子。因此50万亩耕地仍以水稻为主,洋芋、红薯、豆类为辅,甘蔗只种了5万亩。按照2成的田租计算,每年至少获得10万石粮米。
金士麒最头疼的,是“行政”的部分。
“南丹卫指挥佥事”这职务,其实就是十寨“临时军zfu长官”。换句话说,就是一位临时的县太爷。在种田和军事方面都有专业人员协助金士麒,但行政方面却无人可托付。军官们都忙着打仗,山寨的统治阶层已经摧毁,山寨的民勇们大字不识,金士麒又不甘心把统治权交给柳州官员。
更让他头疼的是,明代是行政与司法一体,他还要审案。
10万人的大山寨,每年至少几百场案件和纠纷。在土王的统治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