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两地分居(1/2)
张青云问:“你们的家属都在哪里?”
贺四海说:“都在县城。我爱人在县委组织部,宝军的爱人在县民政局。都是组织上照顾,也为了孩子上学方便。”
张青云问:“你们想回县城工作吗?”
贺四海对马宝军说:“老马,你先说吧。”
马宝军说:“张书记,说心里话,我们当然想回了,下面工作还是太辛苦,生活条件差就不说了,最关键的我们这个年龄,两口子长期两地分居,感情也淡薄了,弄不好就会离婚的。孩子的教育也没有时间管,老人也无法照顾到,对家庭,确实亏欠很多。”
贺四海这个时候插话说:“张书记,我们忙起来,有时候一个月才能回一趟家,现在有了互联网,可以在qq上聊天,我们都开玩笑说,说不定哪一天,自己的老婆就和别人好上了。”
张青云说:“是啊,是啊,长期两地分居,对年轻干部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考验。”
贺四海说:“这没有办法,既然进了官场,就得按照规矩来,我们这些正科级干部,如果不能提拔,一般情况下,都要在下面干到四五十岁,年纪大了,才能回县城当局长、主任什么的,现在就回去,组织上没办法安排啊!给你一个副局长的位子,你也不想干啊!”
马宝军说:“我想了,估计我还得在下面干十年左右,才能回县城,提拔我就不想了,那是贺书记这样的年轻干部的事。我到时候能到县城里当个局长什么的,就心满意足了。”
贺四海说:“宝军兄,你太谦虚了。你才三十八岁,还是有机会的。”
马宝军说:“没有了,没有了,年龄大了,过了四十岁,在县里就很难提拔了。”
张青云看这个问题已经差不多了,于是就换了一个话题说:“你们两位都是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的干部,你们看,现在的农村、农民、农业工作,有哪些最突出的问题,尤其是扶贫开发这一块,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我对这一块不了解,就算是我请教请教你们了。”
贺四海说:“老马,还是你先说吧,这个你最有经验。”
马宝军一看,不再推辞,于是说:“张书记,我就谈一谈自己长期思考的一些问题吧。我二十一岁参加工作,到现在已经在乡镇这一级政府工作了十七年了,长期和农民打交道,从事农村工作,我的体会是很深刻的,和***差不多,他向总理写信,提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总理批示后,中央才开始采取了一些措施,改善农民的处境,这几年农民最得实惠的是这样几件事。第一,农业税废除了,不用交人头税了,相当于每年为每个农民减负300多块。第二,不收农业税后,乡镇这一级政府压缩编制了,规模小多了,我们柳林乡没有压缩之前,有一百六十多人,没饭吃,怎么办?只能巧立名目,向农民乱收费,羊毛出在羊身上。现在压缩到六十多人,工资、奖金都是县财政出,这一项,就为每个农民一年又减负300多块。我算了一下,加上集资办学、修路,乱七八糟的收费,每个农民比以前至少减负900多块。原来我们的主要精力就是征收各种税费,农民没有钱,不交,怎么办?只能采取强制措施。牵羊、牵牛,搬家具,到农民家里,像是土匪进村,农民反抗,就绑起来送到乡政府的小黑屋,关禁闭。说实话,那个时候乡镇政府和农民的关系,水火不容了。为了对付农民的反抗,各个乡镇都成立了所谓的治安队。在这里混的人基本上都是游手好闲、能打能斗的地痞流氓,政府要依靠地痞流氓,才能够维持正常的运转,你说荒唐不荒唐。现在这些都没有了。第三,中央提出,要搞新农村建设,开始向农村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修桥、铺路,改善当地的环境。我们现在每年有几百万的预算,都是修桥、铺路的资金。这很好。第四,政府对农村低收入群体,开始了最低生活保障,虽然标准不高,每个月还不到一百块钱,但是,对群众也是一个安慰,说明国家没有忘记这些贫困的人,增加了民众对政府的认同。第五,现在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免除了,这对农民也是一个利好。第六,种田现在也有补贴了。第七,农民看病,也有医保了,一旦得了大病重病,需要住院治疗,也可以按照新农合的标准,报销一大部分了。总之一句话,从整体上来看,农民的处境比前些年大大改善了,政府各种惠农措施,也在逐步完善,这是好的一面。我就简单说这么多。”
张青云把桌子上的矿泉水递给马宝军,说:“宝军,讲的很有水平,继续继续,喝口水,润润嗓子。”
马宝军看张青云爱听,于是继续说:“下面我就讲不好的一面了。现在的农民虽然比前几年日子好过些了,但是,从总体上看,和城里人相比,还是非常贫穷,日子不好过,为什么?第一,增收难。以我们柳林乡来说,农民每人平均耕地也就是一亩多,绝大部分都是坡耕地,种植玉米、红薯,呆在家里,靠种地过日子,家家户户都要破产。因为粮食产量低,价格低,种子、农药、化肥却是一天比一天贵,还有很多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坑农害农的事情屡屡发生。每家每户,如果不出去打工,没有打工的收入,每一年的开支都无法应付。第二,打工的收入不稳定,今年到北京,明年到广州,一年一个地方,像候鸟一样,飞来飞去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