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1 战事的关键(1/2)
就算是明军的主帅,三边总督陈奇瑜,在明白了那大铁桶原来是那轰天神炮之后,便明白大势已去。
他不会幼稚到以为自己的手下纪律严明,有着钢铁般的意志,能用血肉之躯去阻挡叫天军,等到合围的完成。
因此,他的第一反应,便是一拉缰绳,拍马逃跑了,边上的亲卫自然也是赶上。
所以,胡广在榆林城头上,通过望远镜能清清楚楚地看到明军的中军阵地上,好不容易排成紧密阵型的长兵器士卒和他们的主帅几乎是同时溃散。就如同用沙子筑成的建筑,被水一冲,便散掉了。
而这个时候,叫天军的骑军已完成兜圈,提高马速,直冲明军的中军,在此之前,有一门没良心炮发射,“轰”地一声巨响,落在明军阵地前面的空地上。
这一声音,犹如在明军士卒的屁股上扎了根针,刺得他们犹如被踩了尾巴的猫,一下就往远处,往远离叫天军主攻方向蹿开去。
“杀……”叫天军的骑军齐声大吼,气势如虹,响彻榆林城外上空。
明军阵地两侧的流贼军原本就溃散,好不容易被明军的骑军聚集了一些,见到这一幕之后,便再也拦不住,溃散得更厉害了,漫山遍野乱窜起来。
而明军的骑军因为要驱赶流贼,已经是分散了,看到这个情况,也没有谁还有勇气敢迎战。仗着马快,先一步比步军往远处逃了。
“二弟,这一下大局已定了!”胡宽看到城外战场上再没有抵抗力量,心中松了口气,脸色也好看了很多,大声叹道。
他作为原本边军中的夜不收,哪怕他曾在归化城那歼灭了五千多建虏。遇到朝廷三边总督亲率的十万军队,号称三十万大军来袭,而自己只有五千多人马的情况下,压力一直是很大的。
看到二弟谈笑风生之间。便布置出了对策,逐步化解了明军数量上的优势,还保持住了叫天军为老百姓做主的口碑,胡宽的心中由不得不佩服。
在实施的过程中。他一直担心有什么环节可能考虑不到,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打输了正式入关的第一战。
如今战事已是尘埃落定,高兴之余,一时忘形。本来很注意分寸的他,开口叫出了“二弟”的称呼。
胡广听到大哥的感慨,只是笑笑,反应并没有胡宽那么大。对他来说,这样的局面,只是在他的意料之中而已。
这次战事的难点,只在于如何不伤及到被当作炮灰的普通老百姓。在城内砌墙隔离这个做法,虽然没出事,其实危险性还是有不少的。只要里面有一部分随炮灰一起进来的流贼精锐或者明军士卒的反抗意识够强,就很可能会造成城里的混乱。
不过事实证明。不管是炮灰还是所谓的流贼精锐,或者是那些明军士卒,他们都不怎么想打仗。加上自己这边的宣传之策一直在做,因此才没出事。
这种事情,只能来一次,下次要还用这种策略,那肯定是不行的。
就比如说这次,如果陈奇瑜能第一时间知道城内是采取这种措施,他就不会先派炮灰和普通的流贼精锐来消耗了,直接派出手下将领们的家丁部队。
这部分人的作战意志会相对来说强一点。想立功的意愿更大。不需要太多人,只要混进一两千人,夹在几万人里面,随便一闹。一煽动,估计城内肯定要乱。
对于大哥胡宽担心的问题,胡广却一点不在意。自古以来,兵书上都有说过,兵贵精不贵多。这句话就眼下榆林这场战事,也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还有一点。对于明军的战斗力,胡广的内心其实是不屑的。就陕西这边来说,正常情况下的边军就比辽东那边的边军要弱一些,更何况此时的陕西,精锐早已被各地巡抚抽调去勤王了,留下来的这些明军,对付灾民转变过来的流贼还可以,但想对付一直是走精兵路线的叫天军来说,显然是不够看的。
关于这一点,建虏那边其实也有给出例子。就如建虏都可以用很少的军队,往往能打败几倍甚至十几倍的辽东边军,然后一路追杀,明军尸横遍野。
胡广心中想着,看着城外的叫天军在很好的执行自己的命令。即骑军不管其他,直追着帅旗所在突进。要能擒获或者杀了明军主帅,那是最好了。
不过就算这个打算不行,让明军主帅没时间去重新组织溃散的军队,有多远赶多远也成。
胡广在扫视了城外的战场之后,放下了单筒望远镜,转头对胡宽微笑着说道:“大哥,欢呼吧!”
胡宽得令,微笑了下后,转身向在城头留守的野战军和地方部队下令,让他们按照事先的吩咐,尽情的欢呼。
不用说,这种胜利的欢呼,是鼓舞士气的好手段,还能提高叫天军的荣誉感。在此时,更是为了让城内将近五万左右的流贼和明军普通士卒知道,更方便革命党人安抚稳定他们。
或者是受到胜利的传染,或者是把自己已当作叫天军的一员,校场上的所有人,在叫天军的欢呼声中,慢慢地也跟着欢呼起来。
这欢庆的声音之大,仿佛要把天都震塌下来,把玉皇大帝从皇座上震下来,震出一个新的天下。
胡宽的脸上再也装不出严肃认真的神态,一脸的微笑,由衷地说道:“首长,这仗打完,朝廷在陕西对我们就再没有威胁了,至少陕北肯定是。以后,陕北就是我们叫天军的天下,总算可以松口气了!”
谁知他的话落之后,胡广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