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8章 .香糯竹筒饭(1/2)
一条不足一米长的小鳄鱼vs一个武装到牙齿的健壮成男子。
鳄鱼大败而归,被武二用刀子捅瞎眼睛后,割破喉咙放血而死,成为了武二夸耀武勇的猎物。
将死了的鳄鱼放在自己的马上,又将伤员也同样放上马,武二牵着缰绳,跟在芈婧身后,向一开始芈婧挑的野餐地点走去。
走了大约二十来分钟,芈婧就看见同样骑着小马,小脸红扑扑向着自己奔来的熊襄。
“姐姐姐姐,你怎么这么久才回来啊?我都饿了。”熊襄打马跑到芈婧身边,声音欢快的说道。
“饿了?”芈婧挑了挑眉毛,伸出手,在熊襄脸上抹了抹,然后将手放到鼻子前闻了闻,笑得有些邪气的说蒸新栗粉糕,用,再配上蜂蜜、饴糖、面粉等物,按适当比例配好,经过蒸、炒、磨、拌、擀、匣、刀切等工序精制而成。这样制出来的桂花糕才会洁白如玉、清甜爽口、细腻化渣、口口桂香,让人……”
芈婧话还没有说完,就听见旁边传来一个幽怨而可怜的声音,“两位,那个什么桂花糕,能给在下尝一口吗?”
芈婧和熊襄双双转过头,只见那个被救的伤员,正趴在马上,捂着肚子,可怜巴巴的看着自己二人。
若是常人,像这样因为乞食而被两个小孩子盯着,就算不会觉得不好意思,难免也会有一些尴尬或恼怒。
但对方的脸皮似乎特别厚,见自己被芈婧姐弟盯着,不但没有一丝不好意思的表情,反而特别理直气壮的开口说道:“仪已经通宵未进水米,若再不吃些东西,怕是就要饿毙了。救人救到底,难道两位忍心见到自己辛苦救回来的人,又饿死了?”
被对方这一连串的话说下来,比较单纯的熊襄先愣了一会儿,接着揪了揪自家姐姐的衣袖,小声的问道:“虽然他的话很有道理,但为什么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呢?”
“乖!襄儿不要和这种‘我弱我有理’的家伙说话。”芈婧摸了摸弟弟的头,接着在衣袖里掏了掏,掏出一个小布袋,丢到对方身上,恶意满满的说道:“嗟!来食!”
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想必很多中国人都看过,就是明明快饿死了,却因为对方说“喂!来吃”而觉得自己受到了冒犯和不尊重,最后活活饿死的故事。
用语文老师的话来说,这个故事体现了人物的骨气和自尊,值得我辈学习。
因此,芈婧这么说真是充满了深深的恶意,她本以为像对方这样看似文人的人,会因为被冒犯而分分钟翻脸给自己看,哪知只是抬眉看了她一眼,接着说了一句,“在下张仪,小友可直呼仪的名字。”
张仪?直呼他的名字不就是叫“张姨”或“姨”?叫一个男人做“姨”,总觉得不知道是谁占了谁的便宜。
还有,张仪这个名字,似乎好像在哪听过啊?
芈婧虽然历史语文成绩不错,但仅限于教课书上出现过的东西,中国历史大家都知道,那么长的一段时间,春秋战国不算秦朝,教课书上顶多也就是一两章就讲完了。
因此,对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事,除了一个“商鞅变法”背得比较清楚之外,其他都是语文课本上学的,什么鸡鸣狗盗、纸上谈兵、讳疾忌病、赵氏孤儿、唇亡齿寒之类的古文选段,学的不够系统,时间点也是凌乱,东一榔头西一榔头的比较松散。
可就算是这样,芈婧也很肯定,自己一定听过“张姨”这个名字。
这么说起来,对方还是个名人?
问题是……什么样的名人,能有“张姨”这么厚的脸皮呢?
题外话再说一句,唇亡齿寒衍生故事的女主角真牛逼,比后世的女人还开放。
芈婧心中狐疑之情更甚,看着据说很饿,但吃糕点时依旧颇为从容淡定、风度翩翩的样子,忍不住好奇开口问道:“张先生,你不生气吗?”
出于对名人的敬仰,和考虑到得罪名人的麻烦,芈婧还是决定以不变应万变的称呼张仪为“先生”。
“为何要生气?且不提若非小友,仪早已葬生土龙之口,就以陌生人而论,小友与仪素不相识,又不知彼此姓名,不这么叫又怎么叫?叫声‘嗟’又有什么关系?”张仪停下嘴,淡定从容的看着芈婧,微笑的说道:“更何况了,尊重是自己给自己的,不是别人给自己的。若是自己无能,又怎可强求别人的尊重?”
“先生所言有礼,小女受教,还望先生海涵,不要和小女计较。”芈婧冲着张仪拱了拱手,接着在心里补充了一句,这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啊,说话时眼睛里都含着杀气,不像自己,一个“吃”字就能贯穿她的前半生。
张仪放下手中的糕点,微微一笑,开口说道:“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与,可去,其谢也,可食。’”
“即如此,不如请先生去小女之处,一来为先生治伤,二来小女别的不行,厨艺却还略知一二,做出来的东西也勉强能入口。就当是小女向先生的赔罪,如何?”芈婧从容的回答道。
张仪说的那句话,是引用曾子对“不食嗟来之食”的点评,曾子认为对方无礼之时,自可拒绝;但对方道歉之意,接受也未尝不可。
而芈婧则是抱着“说不定就结交到一个名人”的想法,顺手推舟的请张仪去用个便饭,说不定能得个人情日后用。
不是说这个时代的人,最爱报一饭之恩么?
“那就有劳小友了。”张仪笑着点头应道。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