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战后总结(2/3)
部从厦门经叙门转逃台湾,上岸时就接到蔡廷锴的命令,部队被迫放下武器。此后,高级军官解除职务,兵员编散分配到各军。至此,刘孺明部作为“杂牌”的中央军的最后一支部队,在**党军战斗序列中完全归于边缘化。厦门战斗的胜利,为华军进行渡海作战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它证明了当时在海空军掩护的情况下,依靠设计合理的两栖登陆舰作为主要航渡工具绝对可以完成近海岛屿进攻任务。
外国人的现代军事理念,在中国也一样可行,有着这样的利器在手,**军占领的东部沿海一带,都将时刻笼罩在华军的兵锋阴影之下。
姜瑞元也将难以泰然处之,这是足以动摇**政府统治根基的强大力量。以意味着他自己不再拥有良好的空间缓冲,在战略上陷于被动,这也是没有海军的悲哀。
华军在此战之中,也暴露出了成军仓促的许多问题,海军陆战队这种作战理念是学习自国外的列强。但在细节上,华军依旧有着不少缺陷,必须在实战中不停的总结归纳,以完善之。
这些都是需要时间去积累,也是军队的成就军魂战魄的基石,华军有着大本营直属的随军观察员。这些毕业于南沙军校的高材生,并不参与正面战斗,而是利用他们脑海中的专业知识,去分析每一场战争背后的细节。
他们才是华军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关键,并非是拿起武器御敌的军人才是好军人,也有着不断在成军道路上,战于猛士身后的智者,去追寻强军的根本之路。
在岛屿进攻战中,华军的海军陆战队战士们也是英勇顽强,在政治上压倒一切敌人的光荣传统,只要有相当数量的部队上岸,以有进无退的精神,配合着专业的战斗素养,对敌阵进行勇猛穿插,就能凭借着装备优势粉碎任何**党军的抵抗。
各种装甲车辆的使用,是缺乏反装甲类重武器的**军士兵的噩梦,这种无惧子弹的钢铁怪兽,以势不可挡的姿态,冲破一切敢于挡在前方的战线。
狭窄的战壕,纤细的铁丝网,软弱无力的马克沁机枪,根本奈何不了这些披着钢甲的庞然巨*。装载着一个排的士兵,这种战车可以以每小时二十公里的速度穿过任何一处滩头。
壕沟可以一步跨越,可以有效阻挡步兵前进的铁丝网,却只能在履带的碾压下发出咿咿呀呀的哀鸣。刺耳的金属摩擦声,狠狠地割裂着**军士兵的心头,在他们的想象中,这些怪物是不可能出现在凡间的。
哪怕是敢于对着机枪阵地发起决死重逢的豪勇之士,在看见自己无法理解的金属巨*面前,也不自觉的内心颤抖了起来。
从岛屿进攻战的特点看,此次取得渡海进攻胜利的关键,是因为有了绝对的制海权,并且有了足够的登陆船只,能运载超过或相当于守岛敌军兵力的登陆部队上岸。
还需要利用夜暗条件航渡以避开敌人海空军的侦查和岸防火力对我航渡部队的严重危害。**军也是有着飞机和小型舰艇,蒋光鼐也非庸将,如果能提前半日发现第一舰队的举动,就有足够的时间来重新布置兵力配属。
真要是这样,华军就算是取得此战的胜利,也将付出五倍于现在的代价。毕竟岸防炮的威胁还是让人有些担忧,不过事情没有如果,在装备上的绝对优势,使得对方在战略构想上首先就忽略了华军的两栖登陆作战能力。
哪怕是蒋光鼐事先就加强了海防,但并非是倾注心血,而仅仅是出于小心谨慎,属于临时性的手段。他根本没有想过,华军可以在海上发动这种规模的登陆强袭作战,一子错,满盘皆输。
技术力量并非压倒性的胜过智谋,但的确会给华联带来难以估算的战略优势。
为了获胜,登陆部队事先还需要有充分准备,王立文率领的第四军的岸上火力掩护也是此战的一个重要因素。
入湘作战使得华军开始认识到步兵搭配装甲坦克的短板,一旦被人迂回包抄,失去了步兵的掩护,少量的坦克根本无法独立生存。
而在实战之中,坦克也只能为步兵抵挡来自正前方的攻击,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将装甲部队集中起来使用,对敌进行大纵深的闪电突袭和迂回包抄战术就成为了华军陆军本部的唯一选择。
王立文是第一个运用这种战术的指挥官,两日之内连破四县,进军龙海,为登陆部队提供火炮支援。这些都是装甲师集中装甲车辆的优势证明,闪电战成为了军事史上一朵奇葩,比原本时空,要早十年诞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
厦门登陆一举成功是因为一次即上岸五个团,后续部队又能源源不断地跟进,保证了连续进攻夺取全岛的胜利。深青色的苍龙旗胜利地插上了厦门岛,宣告了福建全省乃至东南沿海所有城市的新主。
**党原先在东南沿海的前沿阵地也就此失去了其中的重要一点,沉重地打击了企图凭借福建威逼粤北建立前沿战线的**党军。攻占厦门后,华军只由第四军继续准备攻击漳州,而第一舰队也开始脱离战区。
华联的主要注意力转入了城市接管工作,后续的二线部队不断进入这里,接管此地的防御工作。主力部队纷纷休整,准备着接下来的战事。
**党构建的巨大包围网,还在继续收拢,意图将华联的战略态势遏制回原本的状况。失去如此多的土地,并且是在**党北伐刚刚完成“统一”中国的时刻,这是动摇政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