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收复华中(2/3)
时有些结巴。她并不识字,由工作人员一个字一个字的教念的号码让她这么死记硬背着。“家里有人读过书吗?会些手艺?”
“家里没人读过书。都不识字,手艺……我也没手艺,但是会做木工,老家的家具就是我打的,我能补能绣,会种地,在出来时进过一个工厂干过两天的活。”这次是男人回答着问题。
“那好,我在这里跟你再说明一下,领到户籍居住证后你和你的家人就是我们华联的正式居民,在这里我们会尽量安排照顾你们的生活,当然也需要你们的努力。华联不养好吃懒做的人,明白吗?”不跳字。桌后的中年妇女很严肃地对说明解释着他和家人将要担负起的责任和所要享受到的利益。
“我明白。”对面的话语很简短,为的就是能让这些缺少文化流落的难民能理解和明白,但是男人在理解上还是有些困难,不过这并不代表着他从其他人那先期获得到的消息中自我理解出里面的一些含义。
“那好,你们先在这里按个手印,然后到楼上去照个像,在到后面的那所大房子里去领五斤的粮食,三天后再来领取居住证。”对面的那个一通话说完后从旁边的一个人手中接过几张纸递给了对面的几个人。
几个人拿着几张薄薄的纸片就像是宝贝一样地护着。
一家人在拍完照之后,从旁边的临时发粮点那里领出成人一人五斤儿童一人三斤地临时口粮后急忙赶回棚屋。
棚屋主要是分为二十二个大的区域,每个区域都有数量不等的棚屋,分别以天干地支作为前缀代号,加以区分。
以前是日战区,这些普通百姓经常要向各种维持会上缴粮食和钱银作为赋税,虽然勉强可以活着,但是生存状况非常恶劣。
如今华联夺回了失地,自然要重新接纳这些新国民,这第一点就是发放一定数额的粮食物资,收拢民心。但也不能过于优待,必须实行差别待遇,让他们产生向华联靠拢的意识才可。
所谓仁政,就是有针对性的提供帮助,更要用不同等级的待遇,来体现忠诚的价值。这些才刚刚进入华联体系的新国民,自然无法享受诸如免费教育和医疗补贴等正式的公民待遇。
晚上,当领着孩子回到窝棚时男人已经做好了一餐简单的饭菜。同其他人一样,那十六斤粮食被男人看护着,在没有更好地居住地前,这些最宝贵的财产将一直有人看护着。前几天几个持强凌弱的混混想夺取他人的财物和粮食时被赶来的治安警察给抓走,其中的两人已经是第二次被抓。而就在昨天,这两个人便被当着众人的面执行了枪决,严厉地刑罚让其他人有心动歪念头的人断绝了想法。
当第一天被安置在这里时所有的人就被告知:在这里,凭借的努力去生存去劳作的人都会受到保护,而想用着非常手段来获取他人劳动果实地人将予以严惩。所有地人不要动歪念头,一旦被抓住等待着的将是极度严酷地惩罚。
那两具尸体也让所有的人了在本地人口中这种惩罚有多重,无论在年代,地域,死亡总是很有威慑力。
一家人围坐在用废砖木板拼建起来地床上,用着简单的餐具分享着食物。晚餐后。两个孩子从口袋里翻出了得到的礼物,那两颗糖。
刘桂玲的剥开被孩子紧紧攥握而紧紧贴在糖果上的糖衣,并将这些已经有些破烂的糖纸放到嘴里去品尝着那一丝淡淡的甜味。
再将其中的一颗地给分成了四份。在孩子们期待的目光中将最大的两块分给了两个孩子,而将剩下的两块中较大的一块递给了一旁的男人。
“甜真甜”孩子们和男人用舌头品味着糖果的滋味,也在口齿口腔中体会着这难得的香甜。
这种糖果刘桂玲也只是在出嫁时得以品尝过一次,现在再次品尝到了这种香甜,她不禁向往着未来的日子也能有这么甜。
华军现在要面对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在接收日战区后面临的西南庞大难民队伍,短短的一个月,第三军团就占领了湖北河南二省全境,皇协军和维持会的武装瞬间土崩瓦解。
可是如何处理这些占领区的民众,如何妥善安置他们也成为了华联民政部门面对的大难题。
好在这些人潮中大多数都是青壮劳力,在吸收掉部分符合条件的青年进入军队的预备役编制之后,剩余的人就使得华联凭空得到了大量的劳动力。
但这些劳动力绝大多数都是缺乏文化还是生产技能的劳动力,他们很难在高技术工厂中所获得高收入。
幸好产经联正在扩张的下游企业却可以吸收这些人员,简单单一的技术要求也能很快地让众多劳动力得到适当的安排。
这些下游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地迅速建立起来,速度之快让人咋舌,就如同某一片时空之中的深圳特区,以及那里的劳动密集型工厂。
这些工厂不需要高科技,依靠着先期建设的完善水电交通基础设施,这些工厂能迅速地投入生产,将原料迅速地加工成各种基础零件,在提供了大量的基础零件同时也解决了大量的劳动力就业的问题。
虽然这种企业在管理、还有待遇上和以前的工厂有着巨大差异,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收入低,管理严格甚至有些不近人情。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些工厂也是解决巨大劳动力就业问题和这些劳动力素质低下问题的最好办法。
这些难民缺乏文化甚至根本就是文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