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东京大火(1/3)
第八十五章东京大火
技术组组长韩冬是张掖河西大学航空工程教研室的一名讲师,以前在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当助教,跟随校长竺可桢一同迁往张掖的。受指派带领这些航校地勤保障人员到兰州机场去考察研究苏联、美国、法国、意大利各种飞机的结构、动力的差别,作出技术分析。几个月里和机械师们一起实际操作,实际与理论相结合让他业务素质、专业理论有了较大提升,尤其是对苏联发动机和气动布局很有心得,因此担任这次行动的技术组组长,在出航飞机改装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他思想进步,但接触**思想的时间较短,对许多问题理解的似是而非,听陈海松讲的实在,又大着胆子说:“苏联人工业那么发达,早就实现了工业化、现代化,为什么生活水平就上不去呢?我看他们商店里基本没有什么,东西都是配发的,质量也不好,跟咱们张掖没法比,这样的**制度不会有人喜欢的。”
陈海松很高兴一个知识分子能站在民众的立场上来理解社会制度的优劣,笑着说:“首先苏联现在的社会形态离我们定义的**差距相当大,他仅仅是掌握了一个国家的政权开始尝试着去建设**。而**到底是什么样?该怎么去建?优先发展什么谁都不知道,他们也在摸索,正如你所看到的,他们也走了弯路,最少人民的生活没有明显改善。
他的发展很不均衡原因很多,苏联做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受到西方列强的歧视围攻和经济封锁,他为了生存为了战胜帝国主义的战争威胁把主要力量都投入到重工业、军事工业上来,光咱们见到的tb-3重型轰炸机他就生产了 架,其他各种飞机上万架,坦克小日本才几百辆,他却有上万辆,实力确实很强。
但国家的资源、资金、精力是有限的,过于追求工业、军事现代化,必然就轻视或是忽略了农业、手工业、民生产品的发展,造成粮食不足、副食品短缺、老百姓生活物资很少。
另外它大部分领土地处高纬度地区,也就是在咱们更北的地方,天气寒冷、植物生长受到影响经常遭灾,小麦和土豆经常歉收,哪里有条件发展农牧渔等副业。也因此让历代俄国沙皇不断向南侵略希望找到一处稳定的粮仓,他们曾经有计划占领印度、占领巴尔干、占领我们的东北、新疆,都是这个原因。
斯大林打着**的旗号,做的却是老沙皇们干的事,他甚至有比沙皇还大的权威整合全国的力量来打造雄厚的军事力量来推行他的侵略扩张路线,用封建**手段残酷打击党内不同意见、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强行推进公有制。这些都是我们坚决反对的,我们中国**人任何时候都必须站在中国人民的立场上来维护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尊严,不屈服于任何外部势力。咱们就是战斗在反侵略战争第一线的民族卫士。
现在我们还没必要和他翻脸,还需要借助他的支持发展自己、牵制日本,但在原则问题上我们必须有清晰的认识。中国革命必须依靠自己的奋斗,执行自己的政策,实现自己的现实目标。我相信我们的革命事业一定会吸取他们的教训、超越苏联的成就,带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
吃着聊着,很快到了晚上七点,刘铮带着电信侦听小组上来顶楼开始工作,王凯去布置明天的突击行动,张峰去检查外围警戒情况,王宇赵明去机场、码头侦查苏军部署情况,屋里只剩下陈海松和韩冬、廖凯龙。
“老韩,这两架飞机能确保整个航程不出故障吗?”
“司令员,不瞒你说,我们也没底,只是做到最好的状态而已。不过这款飞机使用的-17引擎性能上提高了很多,至今没有听说发生过飞行故障,稳定性和操作性很强,重量也减轻了不少,功率输出却增加了百分之三十,巡航速度在2000米高度可以维持在200-230的范围内。最大时速可以达到280,不过真要是面对日本九七式战斗机很难逃脱。”
廖凯龙作为地勤保障组的负责人,维护保养兰州那三架老爷机三个多月,对tb-3很熟悉,顺利完成出航战机的改装工作,他对这些新飞机还是有信心的。补充说:“为了减轻飞行重量,我们拆除了机上一切多余的设备和武器,增加了1000升的备用燃油以完成最大航程的轰炸任务。不过我们要求机组只有一次轰炸机会,找到目标投完弹立即返航,不能纠缠。不过他们的飞行计划里也规定了万一偏离航向,就近寻找到一座日本城市轰炸后返航。”
陈海松肯定地表示赞同:“这样的安排是对的,我们出击的目的是制造出日苏之间新的仇恨,而不在于杀死多少日本人摧毁多少军事设施,之所以选择东京无非是觉得那里影响力更大而已,可以更好的激怒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受此影响,只要那些铁疙瘩落在日本国土上就一定会招来疯狂的报复。斯大林想回避战争的愿望肯定会破灭。”
韩冬想到在海面上无聊地飞行的机组人员感慨道:“放出去的鸽子只能等他自己回来了,我们只有在飞行前发挥作用,现在只能默默地祝福了。我们担忧还是因为对飞机性能的顾虑,哪天有了我们自己制造的远程轰炸机就不用这么操心了!”
陈海松发现这个同志很有头脑,从现实中发现部队的需要,确定研究的方向问道:“当前航空工业发展迅猛,新的机型、新的设计理念、新的发动机制造技术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