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一群财迷(1/3)
第一百一十三章一群财迷
薛云龙见主席动了真气,咬牙切齿地要炸了它忙劝阻道:“的确不能把这么大的个兵工厂留给鬼子继续残害中国人民。不过司令的意思是,搬不走也别炸,留着它让鬼子给咱们培养技术人才。”
主席震惊之下余怒难平:“鬼子会那么好心?你不炸了它,它不还要继续生产吗?哪怕他是再宝贵的设备也不能让他继续为鬼子服务,人才咱们自己培养!包头工业技术学校、包头钢铁学校、归绥化工学校正在招生,张掖的河西大学已经有一届学生毕业,全都分到了包头和张掖的军工技术学校、河西工业学院、培黎工业技术学校、河西建筑学校、玉门石油学校,还聘了苏联、美国教师好几百,各种建设人才很快会滚滚而来。”
“这一点我们都考虑到了,留在这也不让鬼子顺利生产。我们这次把技术资料、工程技术人员和部分技术工人都带走,关键设备拆除、各种设备的动力系统统统带走,等鬼子回来拿在手里也是个鸡肋。他要是想正常生产,就得重新建设、修理设备、招募员工没有半年它用不起来,投入资金、投入人员、花费时间,不然就那么撂着等我们有了实力回来接收。”
主席一针见血地指出:“日本人为了征服中国肯定会不惜工本修复它的,到头来它还是鬼子的杀人工具。”
“等他修好建好,铁矿煤矿我们随时可以袭扰,它的生产仍然无法保证,围绕着矿山煤炭我们给鬼子慢慢放血。到时候我们再来一次这样的突袭再把他的技术工人和关键设备全部带走,让他哭去吧!看他还修不修。不仅这里,整个沈阳、鞍山、抚顺、辽阳、本溪、大石桥都在这样干。”
还来,你当这是姥姥家说来就来说走就走,这里是鬼子的工业中心,吃了这么大的亏他还会等你来抢?估计这也就是唯一的机会了,就这一次机会也是陈海松通过嫁祸于人挑起日苏大战挣来的。虽说这没错,可这样的机会太少了,总不能隔一两年就让日苏打一架吧!
“以后这样乘虚而入的机会不会再有了,鬼子损失这么大一定会加强防守,你们的根据地我估计都会受到攻击和封锁,你们还是想想怎么保卫根据地吧。”
林枫一想,主席以前没离开过延安,对各根据地的情况不是很了解,他一定以为根据地就和游击区一样敌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随时随地都有生命危险,别处可能是这样,可咱们这是陈海松亲自指导建立的根据地,做了周密的设计,上前解释说:“主席您就放宽心吧,咱们跟着陈司令干了这么久别的没学会,死占便宜不吃亏都学会了。
他给我们做了大量开展敌后游击战的报告,那些方法手段我们全记下了,到目前为止中心区和五常根据地一样在民众和士绅的掩护下没有被敌人发现,十几个县依然在敌伪官员统治下合法存在,部队也都有合法的身份,等搬迁工作做好,二师、辽北支队就把敌人引诱到热河、察哈尔一带去了。”
见这些干部开口闭口陈海松,影响之深可见一斑,既然地方同志信服他就放手让他们实践吧,主席抛开这些琐事指着七手八脚连拉带撬往汽车上搬机床的一群人:“这些都是厂里的工人吗?这些汽车是往桦甸去的吗?”
冯仲云是个知识分子,曾在清华师从熊庆来,是后来的大数学家华罗庚的大师兄,所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军工生产都归他领导,听陈海松说要破坏南满工业区主是他动提出建设人民自己的兵工厂,这里的搬迁都是他和汪文德等工程技术人员一起选定的。见主席问起自豪地说:“军区留下1000日本技术人员、4000技术工人配合拆卸,用汽车把设备拉到库房那边的专用线上去,用火车运到海龙、靠山屯,从那卸车转运进山。
除了搬不走的大设备拆卸关键部件外, 步枪厂、弹药厂、炸药厂、手榴弹厂、迫击炮厂、小型冶炼设备、铸造设备、加工设备我们都拆了一些最先进的按中型兵工厂的规模进行了搭配,资源开发顺利的话明年我们就能年产2000支步枪、100挺机枪、10门迫击炮、五个基数的炮弹,以后还要逐年增加,力争武器过万支、弹药十个基数。
我们还拆了油坊厂、棉纺织厂、制衣厂、皮革厂、五金工具厂、日用化工厂、木材加工厂、水泵厂、造纸厂、印刷厂、水泥厂等等好多民用工业,为根据地人民和部队服务。”
这北方战区敌情最复杂、条件最艰苦,可偏偏都是些不信邪的主,充满了革命的热情和奋斗的精神,主席也被他们感染,心里涌动着豪情:“你们呀跟着海松都成了大财迷小财迷了!你们四个军区已经建了两个工业基地一个小厂,你守着个巨厂还要建个中厂。
建吧!我是明白了没有军工作支撑革命要艰难很多,只要符合条件你们就干吧!我听李卓然说海松要统一全军的制式武器,正在组织专家会审,等图纸出来了,各个兵工厂按统一规格生产,那时候我们差不多就该战略反攻了。好期待呀!”
“司令说过,79也好65也好都是单发武器,体型偏重、火力不够、杀伤力有限,咱们要生产带弹匣的自动武器,单发点射、连发扫射都可以的轻便武器家族。”
“这事就让他去操心去吧!你们拆了这么多怎么运回去呀?”主席感慨着,发现到处在拆在搬,反倒替他们操起心来。
薛云龙自豪地说:“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