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最后移交(1/2)
提出了部署建议、进行了战区工作移交、送走了周副主席,已经没有什么实际工作的陈海松只剩下等待刘少奇前来交接,他难得地拥有了无事一身轻的休闲时光,和奉命回延安抗大学习的郭春莲、总院院长刘青山、皖南参议长沈烈五等人乘船欣赏新安江的美丽风光、古老的徽州民居,品味徽州最富盛名的茶叶,谈古论今、点评时政,很是惬意。
不过王凯、张峰等人还是相继赶来汇报工作进展、接受新的任务。他也抽时间给进行战役研讨、战法总结的军以上指挥员上上课、分析分析形势、结合苏皖浙赣的民情地形进行今后发展的展望,希望新五军派出先遣分队进入沿海多山的浙江福建建立据点、新七军分出一定力量进入大别山、新八军逐步向江西渗透逐步跟华南军区建立直接联系。
五天后,南方局副书记、东南军政委员会主任刘少奇赶到徽州,从陈海松手里接过华东区党政领导权,陈海松对这位老资格的白区领导人很是敬重,向对南方情况不太熟悉的新任掌门人详细介绍了华东我党干部队伍的结构、特点,每个人的性格习惯,干部制度。
介绍了部队编制、训练、装备情况、战斗力的差别,面临的主要任务、日军、国军兵力情况、可能出现的战斗形式和作战预案,认为开春以后日军应该还有一轮猛烈进攻。目标针对武汉、广州、南昌等南方战略要点和粤汉铁路。作战对象主要是国军重兵集团。
华东军区新兵较多、战斗技能战斗经验战斗意志都不足以应对鬼子陆空协同的正面进攻,还是要坚持游击战为主运动战为辅,避免阻击战消耗战,应以伏击敌人运输线、拔出孤立据点为主要作战方式,锻炼部队、积累经验、获取作战装备和物资。
华东最大的问题还是党政不合、思想陈旧僵化、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山头宗派主义较重,军政委员会必须注意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加强党性修养教育,树立全局意识、提高思想觉悟,坚持党内民主集中制原则,杜绝随意上纲上线,减少政治对军事的冲击。
由于叶挺的党籍问题导致的无法及时了解中央指示的问题。主要是政治上的歧视,设立军政委员会就是为了避免个别领导人的隐瞒而延误决策,军政委员会就是一座畅通的桥梁,沟通的平台、集体决策的机构。对于心向革命、有较高知名度和军事指挥才华的叶挺同志没有什么好隐瞒的,怀疑、猜忌、孤立只能把他逼到国民党一边去,给国民党以口实。
纪律检查委员会是一个试点机构,在各大军区尚未推行,之所以在华东军区中率先试验主要是华南三年游击战争幸存下来的同志长期远离中央对我党新时期的路线、方针、一部分政策有抵触,深受苏联革命思想影响、缺乏事实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沿用过去的错误做法,强调无产阶级原则,动不动就上纲上线、随意抓捕、惩治干部战士,造成内部恐怖。
为了纠正这些不合时宜的错误做法。战区撤消了各级保卫部的抓人、逼供、杀人的权利,取消了政委的一元化领导权力、取消了政治部随意撤换干部的权利。通过党委常委会集体决策来代替政委一言堂,通过建立纪律检查委员会来处理党内的错误和纠纷,严格按照党章、纪律条例、保卫条例、纪律检查条例的规定按程序进行规劝、警告、处分直至开除党籍。
纪委的存在对相对松弛涣散的新四军部队是一个有效的监督,及时提醒干部战士按照干部条例、战士条例、纪律条令、战斗条令、内务条令来严格要求自己,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细致调查,明确责任,依照条令给出处理意见,呈交同级党委审核报请上级党委批准执行。
随意处理杀害自己同志的问题得到根本性转变,五个月来只是处决了7名临阵脱逃叛变投敌罪证确凿的官兵。给32名开小差、117名违反群众纪律、31名简单粗暴、伤害同志、74名违反训练规定、带兵水平、管理水平较低、126名违反作战原则和上级命令的官兵给予降级、撤职、警告处分,极大地震慑了全军,促进了部队正规化、条令化建设的顺利推进。
大量国军溃兵、青年农民的加入确实带来一定的管理教育难度,华东军区内部军政素质的整体提高还需要艰苦细致的工作,政治部、参谋部正在通过冬季大练兵予以改善。
华东的生存依赖于军事力量的强大和灵活的指挥。虽然经过前期的整顿编练、换装了全套日式装备,扩充了大批重武器。组建了军区炮兵师、飞行师,师有炮营、团营有炮连、连有重机枪、排有掷弹筒,弹药储备五个基数以上,足以应对两场中等规模的战役。
但部队的火力密度、连营进攻防御战术、合成化作战能力、单兵技能距离我军编制尚有一定差距,加上国军部队的撤离,第七战区处于孤立无援的危险境地。这种态势的形成是蒋介石精心构建的,其目的就是要通过内外压力借日本人的手击垮华东我军力量。
国民党军队肯定会被击垮,因为他们没有群众的支持,不擅长游击战、运动战,我们却不用害怕,华东四省地域辽阔、天然屏障极多,皖南、皖西、苏南有山区,皖北、苏北、苏中、江北河渠纵横、湖塘密集,给鬼子的兵力集结、物资运输、相互配合带来极大困难。
更主要的是我们已经在40多个县建立起稳固的根据地,20多个县成为游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