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被迫反思(1/3)
看完资料片,众人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不到百人的伤亡,一个基数的没有用完的弹药换来了130平方公里国土回归、700多鬼子授,两千**获救、三千百姓脱离苦难。
战场的组织、战术的选择、战士的技能的重要作用在这场战斗中表现的酣畅淋漓,正如白总长在餐厅里说的那样,当所有的细节都做好了胜利也就自然而然地降临了。当然强大的火力是轻松取胜的基础,可这些兵器全是人家从鬼子手里抢来的,没有一件是**给的。
蒋先生羡慕嫉妒恨地看完,心里一阵寒,过去的红军也就是作战勇猛、吃苦耐劳,可现在又是飞机又是大炮,还有稳健灵活的战术和忠实执行战术的官兵,对抗日事业无疑是好事可对于**、对党国不啻于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一旦合作破裂**能有效遏制吗?
151师的遭遇会不会就是未来整个**的遭遇,这些天他一直在担心这件事,65军的惨胜多少让他看到一丝希望,可南澳岛的轻松获胜让这种担忧再次清晰地呈现在面前。
以现在双方的状况来看,64、65甚至于8、25军碰到警卫营这样的部队肯定难以抵挡,可怕的是警卫营这样的部队在八路军里不是个别的,从各战场传来的战报中分析八路军在鬼子同等兵力的进攻中不会落败,三五倍优势兵力就能歼灭敌人,整体上与日军不相上下。
象王大勇、程世才、许世友、宋时轮、傅秋涛、陈光、黄克诚、张爱萍那样大编制的主战部队更是恐怖到能独自硬憾鬼子师团的程度,**越打越弱可他们越打越强。炮兵师三个、空军师三个、听说正在训练机械化军、空降师。鬼子迟早会走的。这些军队却走不了。
以**人建设新中国的理想和追求,这只完全掌控在**手里、永远听党指挥的军队肯定会成为危害党国统治、颠覆国家政权的主力军,**现在除了数量占优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工业建设、农业生产、教育科研、收容难民、地方政权更是走在前面。
大意了,想着这么一小股疲惫不堪的力量置身在偏僻荒凉的西北,防区划定在敌后,面对着凶恶的日本鬼子即使不全军覆没也会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谁知道他们竟然挺住了、展了。大片不毛之地上挖掘出煤铁铝铜,数百万流落难民、溃散**成了粮食生产的主力军、交通水利建设的排头兵,数十万青年学生、失业工人成了工业基地的建设者。
只要有理想作支撑,**人有地就能生存、有人就能展、有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整体规划就能强盛,陈海松在庐山时就下过这样的预言,不想一语成谶,中国人民族性格里的坚韧顽强在这群集合在黄河之滨的自称是中华民族优秀子孙的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以他们的现在拥有的政治优势、充沛的资源、强大的实力、显赫的战绩,正面打压是不可能了,除非跟日本联合全力北上或许能把他们驱离赶散也不一定能斩草除根,而自己也将民心丧尽、国力耗尽。最终便宜的是民族的仇敌日本,自己无论如何做不出来的。
唯一可行的是和**走相同的道路通过自身的改变增强自身的实力。有实力才能存在下去。要变、必须变,奋斗求生存、自强能取胜,**也是在陈海松出来以后才生明显改变的,两年时间焕然一新。给我两年时间**一样可以脱胎换骨,陈海松不错,给了我许多治国练兵的方法、送来许多训练手册、攻防作战条令,八路军能用**同样能用。
想到这,打破沉闷说道:“诸位都看到了,八路军打得很巧,很善于运用火器远距离杀伤,不盲目冲锋,士兵也很有训练,对敌作战有章法、沉得住气、相互掩护。这很值得**学习,这部资料片应该在**中播放,让他们知道这样打仗损失小、生存希望大、战果大。
八路军能练成,**也能练成,陈海松早就提出来这些训练方法,只是前一段战事紧张没有顾上练,部队将领对八路军这些训练方法、作战条令也有些抵触。现在事实证明确实有效,不练**战斗力就得不到提高,就会付出更多地伤亡,丢失更多的阵地,所以必须练。
总参谋部应该认真研究一下八路军的训练大纲、作战条令,把咱们以前按照德国操典制定的中央军步兵操典修订一下,尽快下全军部队统一执行,地方军队的训练也要以此为标准不能放松,军训部要派出检查组巡视督促落实,体能技能要在短时间里有所提高。”
白崇禧对此很赞同,表示回去以后组织总参四部共同磋商,一个月内修订出训练大纲、作战条令下部队严格执行,不过他认为八路军的优势不仅仅在战术层面,战略方面的构建更加有意义,比如配备政工干部开展思想教育、加强对部队的控制,内部号令统一、官兵平等、账目公开、基层党员的先锋作用,外部建立地方部队、民兵辅助军队实现作战任务。
别小看这些战场之外的措施,没有这些措施做保证,军队的团结协作就难以实现、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就很困难、完成训练计划提高战斗力就无法执行,完成任务也就无从谈起。
吃不饱能有劲训练吗?各级官长不带头会有成效吗?军官意志不坚、指挥不力士兵再强也是枉然,因此**部队不能紧紧盯着训练,要全面改造,重要的是军官的能力要提高、管理要公正、清廉,基层指挥员的带兵方法、训练方式要转变,士兵的生活待遇急需改善。
陈布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