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发展工商(1/2)
陈海松大致介绍了战役过程,让各位客人更是觉得不可思议。
他真诚地说:“张掖是个好地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只是他一直被反动军阀强占,人民群众没有成为她真正的主人。那些官员只知道搜刮民脂民膏,用人民的血汗供养残暴的军队实行残暴统治,不关心百姓的死活,不关心张掖的发展,涸泽而渔、焚林而猎。
如今张掖终于回到人民的手里,历经劫难、满目疮痍的张掖需要的是休养生息、是恢复生产生活的秩序。红军希望张掖人民真正把握自己的命运,自己管理张掖、发展张掖。我们准备帮助大家成立一个参与张掖地区管理的民众参议会,共同商谈张掖的发展规划,推选出民主政府、对政府官员有监督、弹劾、罢免的权利。
刚才陈政委提到的那些发展委员会,则是民主政府的下属行政机构,有权管理本行业的行政事务,有权向政府提出行业发展的建议,有权对行业发展做出规划、预算,并对民主政府负责、对张掖人民负责。
在座各位都是张掖地区有影响力的开明士绅、成功商人,大家的过去得益于张掖,张掖的明天有赖于大家。大家都是土生土长的张掖人,都明白没有张掖的繁荣就不会有自己的生意兴隆。
所以请各位在关心自己产业之余,也应把眼光放在本行业、整个张掖的发展上来,正所谓滴水不成河、独木难成林。只要大家都行动起来,心往一起想、劲往一起使,把技术、资金、资源、设备汇集在一起,敢想敢干,就一定能让金张掖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抗战即将爆发,前线需要大量的钢铁、被服、粮食、医药。各位如果能抓住商机,引进生产设备和技术人员,利用远离前线、农牧业发达、矿产资源丰富等优势投资建厂,既能支援国家抗战、又能增加收入。再通过普及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整顿社会治安、改善道路交通等工作肯定会让金张掖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商人们一下来了精神,问起有什么好办法?
陈海松提出几个投资意向,比如在肃南牧区办毛毡厂、妮子大衣厂、皮革加工厂,在高台建棉纺织厂、火柴厂、精盐厂,在张掖建军服被服厂、养鱼场,在临泽、民乐建压缩食品厂、野战罐头食品厂、肉食加工厂、家禽养殖厂。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可以在山丹建水泥厂、在酒泉办较大的钢铁厂、在祁连山里的黑河上建水电站等。通过集资引进设备和管理人员、培养技术人员、带动养殖业、种植业、工商业整体发展。
这些工业设备在上海、广州、香港都能买到,技术也不复杂,投资不大见效很快,都是国计民生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并且提出西路军愿意参股经营。
陈海松说:“心动不如行动,希望大家都能参加到参议会中来,根据自己的所长进入各个发展委员会里,和同行一起,共谋发展大计。”
台下一时交头接耳、场面热烈,
刘青云站起身来自我介绍身份后说:“我和红军接触也就半个月时间,虽属两个阵营但我对他们的理想和献身精神十分钦佩。我相信他们是为张掖地方的发展和安宁而来,我愿意带领陆军医院与红军合作,深入民间,救治疾苦。”
他指了指身边几位医生说:“我们刚才商量了,西路军的建议是好的,我们愿为发展张掖卫生医疗事业奉上绵薄之力,愿意参加医疗卫生发展委员会。不要薪水,帮助组建张掖医院、培训医务人员,和红军医疗队一起到乡村巡诊治病。”
陈海松带头鼓掌,陈昌浩、徐向前、李卓然等过来与他握手表示感谢。
宋成德回头看了看同桌及附近几桌的商人,得到大多数人的点头应允后说:“贵军打跑了马家军,制定了合理的税率,给我们商人了条活路,我们都很感激。刚才又听了尕虎的投资建议,都很振奋,真能这样发展下去,我们就不回山西绥远了,愿意参加到工商发展委员会里来,为张掖的发展出一份力。”
陈昌浩、徐向前上前与他们握手表示感谢。
林校长站起身问道:“陈政委刚才提到普及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我们教育界同仁很受鼓舞,不知贵军有何具体计划?”
陈海松说:“教育关系着国家发展的后劲,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教育的发展,就没有现代的科技、现代的工业、现代的国防,中国就永远也摆脱不了平穷落后。
我国文化昌盛的汉、唐、宋、明几朝无不国力强盛,工商发达。清朝以后,实行愚民政策,对读书人严加防范、肆意屠杀。读书成了危险,识字埋下祸根,加上贫穷,识字的人越来越少。
辛亥革命后,推行国民教育,在各地创建了新式学堂,把识字、明理、数算、历史、地理、农技、科学、强身等内容融合在教学内容中,让受教育者受益终身,这是非常好的改变。
只是投资教育属于政府的责任,各地受财力所限,很难扩大规模,使无数适龄儿童逡巡在校门之外,失身于愚昧之中,令人叹息。
张掖欲在教育上有所发展,要解决师资、校舍、学具三大问题,但更重要的是提高张掖人重视教育的意识,如果全民参与踊跃捐资助学,像陶行知、梁漱溟那要,推广乡村教育,则校舍、学具都可以迎刃而解,毕竟就是个钱的问题。
有了大家的捐助师资可外聘,将来可以成立张掖师专,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