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1/2)
正当林天暗自感叹的时候,“蹬蹬蹬~~~”脚步声响起,此次来的却是一群人。
林天已经知道是哪些人,吩咐摘星子道:“你去应付他们,我不见。”
摘星子领命而去,你道来的那些人都是谁?哈,都是些在京的文武百官!他们来干什么?哈,送特产而已!——不说摘星子领人到隔壁房间一通聚敛。
且说林天在房间不禁摇头叹息:如此百官,大宋焉有不亡之理?他想起二十一世纪,有颇多专家学者推崇宋朝,说什么宋朝是中国历代王朝中“经济最发达、国民文化最兴旺、科技创新成果最多、人口基数增长最健康、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最高、人民生活水平最高的繁荣鼎盛朝代”。
这话表面上看确实不错,重视经济一直贯穿于宋朝,太祖赵匡义言:“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享天年”,太宗言:“令两制议政丰之术以闻”,当今神宗言:“优先理财”、“令众政事之先理财为急”。
大宋朝廷不以重农抑商为国策(但重农抑商在民间已成为习惯),朝廷财政收入百分之七十来自于工商税,田赋只占百分之三十。为什么?因为朝廷根本收不到田赋,何故?土地兼并!宋朝不实行遏制土地兼并之政策,大官僚大地主圈地十之五六,又以北方最为严重。
土地兼并导致大量农户沦为“无业流民”,为生存不得不另寻出路,而工商业正好可以提供工作岗位使他们生存下去,为使工商业大量吸纳无业流民,重农抑商这个传统国策就不得不被废除,这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大官僚大地主兼并大量土地,却又以各种手段隐瞒偷漏,据记载,宋朝纳税田亩数仅占田亩总数十分之三,不纳税者占十分之七,宋朝官僚地主逃避赋税之严重,由此可见一斑。
林天打开窗户,向外望去,窗外商铺林立,神识所照,游人如织,叫卖声、吟唱声此起彼伏,人们优哉游哉,饮茶、喝酒、吃肉下棋、听戏、聊天……好一副真实的清明上河图!可谁知道这“繁荣”背后的危机?呵,火山口上的繁荣!
有人说宋朝没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不,这只是假象,宋朝并非没有大规模农民起义,而是大规模的起义还没有孕育而成,就遭到异族入侵,半壁江山被侵占……
正当林天胡思乱想之际,摘星子已招待完好几拨“客人”,激动万分的回来了,怀里捧着一个包袱,进门就将门上闩关好。
林天笑道:“怎么了?像做贼一样?”
摘星子将包袱放在桌上,满脸掩不住的激动,拍拍包袱说道:“师父……你猜猜有多少!”
林天佯怒道:“少卖关子了,多少?”
摘星子嘿嘿一笑,边打开包袱,边说:“不可思议,不可思议,足足一百七十五万三千两呐!!!”
“什么???”林天不敢置信,看着那一桌子的银票,人家说腰缠万贯,我现在可一下子就腰缠百万贯啦!他抓起一把银票,裂开嘴,想大笑,却又忍住了,只是呆呆的看着,前世今生他都是个穷汉,也不怪他看见这么多银钱出丑了!
深吸一口气,转过身,道:“摘星子,去……去买个木箱子,收拾好了。”
“是!”摘星子当即领命,正到门口,又被叫住,“顺便再去购买马车……要豪华大马车!”
“是!”“等等……再去买些劲装,这游侠衣服,我穿着很不舒服……”“是!”
……………………………………………………
摘星子出去一会儿,就又听到蹬蹬蹬的登楼声,林天打开房门向外望去,对来人道:“哈哈~~~苏大家,欢迎欢迎。”
来人正是苏轼,向林天虚礼作揖道:“林先生有礼,苏某打扰,请勿见怪。”林天连连摆手,走上前去请他到隔壁房间,道:“苏大家请,请!”他可不敢把苏轼请到那个堆满银票的房间。
苏轼奇怪一笑,顺着林天进了隔壁房间。一进门,各自安坐,林天就问:“苏大家何事要亲自前来?”
苏轼从袖中掏出一把纸扇,递过去说道:“知道林先生要走了,也没什么相送……”
林天一皱眉,接过纸扇,看了苏轼一眼,苏轼点点头,缓缓打开纸扇,眉头皱的更深了……
就见扇面上画着一副《朱门路遗图》,图上一户富贵人家的美味佳肴食用不完,只好让它腐烂发臭;而旁边穷苦的黎民百姓却饥寒交迫,悲惨的死在路边。
苏轼才华横溢,诗词文赋外,书画也很擅长,尤为讲究“神似”、“传神”。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么?”林天合上纸扇,闭目叹息一声,脑中似乎还停留着那哀鸿之景。
苏轼喝了一口茶道,闭目养神。
林天瞧了他一眼,将纸扇“啪”的一声摆在桌上,道:“苏大家何意,直说无妨。”
苏轼叹息,面有尴尬:“不瞒林先生,老朽前来……”他欲言又止。林天道:“但请直说。”
苏轼难开其口,说道:“老朽……老朽为……为……唉……”究竟开不了口,从怀里掏出一张纸道:“林先生自己看吧……”
林天满是好奇,这苏大家有什么事,这么三缄其口?拿过一看,却是一张凭据,一张借钱凭据……
“这……”林天大出意外,有点目瞪口呆的问,“这是什么意思?”
苏轼老脸通红,说道:“为一老友筹的……很急。”
林天心道原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