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报喜(1/3)
【播报】关注起点读书,获得515红包第一手消息,过年之后没抢过红包的同学们,这回可以一展身手了。
银月如霜,小楼安静耸立。
苏昭珩轻声落在地面之时,随着夜风悠扬起伏的琴声嘎然而止。
清风落在他身后,朝他比了个请的手势,随即身形一闪像隐没在黑暗中,无声无息。
轻叹口气摇摇头,苏昭珩抬步上楼。
“往前只知林老是书法大家,不曾想在曲艺上也有精湛造诣,真是让晚辈心声敬佩又望尘莫及。”
少年崇拜的语气飘入耳中,林老太爷斜了他一眼:“别拍马屁,说人话。”
苏昭珩噎了噎,“今夜之事是晚辈唐突越了礼法,还望林老看在我与婉婉本就是夫妻的份上,担待担待。”
“先前是先前,现在是现在,这是林家,我说了算。下次再敢偷偷摸摸的,打断你狗腿!”林老太爷不假辞色,完全不给好脸。
马屁拍马腿上了,还理亏,苏昭珩再憋屈也只得是认栽,讨饶的再揖礼。“日后晚辈必当先请示您,再不敢莽撞。”
“算你识趣。”林老太爷还算满意的哼了一声,可话说完似乎又觉得哪里不对来。
请示他?请示他让同意两人私会啊,这臭小子还真敢说!
察觉不对的地方,林老太爷没好气从琴案边起身,走过苏昭珩身边抬手给了他一个暴栗,看都不看疼得直咧嘴的少年坐到了桌案前。
“今天想来你也没闲着,我刚刚得了这么个消息。”从抽屉里取出已开封的信,林老太爷示意苏昭珩。
疑惑的接过。抽出内容快速的掠过一遍,苏昭珩神色诧异。“混到睿王手下的人是他派的?这真是宁王的意思?世上可没有不透风的墙。”
林老太爷靠在椅背上,神色莫测。“如此来看应该是宁王的意思,确实有些胆大。虽然得到这消息老夫费了不少劲,正如你说的一样,没有不透风的墙,也许睿王深查也能查得出来。”
原来。林老太爷就当街刺杀一事连派了两波能人。
第一波无功而返。第二波在一刻钟之前才得到了确切的消息。
而这消息是宁王身边一位幕僚露了些许线索,被他的人给追踪到了。
这位幕僚,林老太爷也是极有映象的。
“原先有听闻曾在京中威名一时的少陵要四处周游。看遍天下之景,不料这才几年,转而投到了宁王手下当起了幕僚。真是世事多变。”说起这位叫少陵的幕僚,林老太爷有些感慨。
苏昭珩也是知此人的。
五前年京中勋贵圈中突然出现一些极有才华的诗词。勋贵中人素爱雅爱文,便有人寻出了这做诗词之人。那人正是少陵。
说到这个少陵,苏昭珩也认为他是个人物。
这评价并不全是由他的才华而来,还有他为人的洒脱。
大家都以为诗词有才气灵气的少陵起码是位风度翩翩的男子,却恰好相反。那是位不拘小节一年四季只着道袍,半张脸还有交错刀疤的盛年男子。
听闻少陵命运多舛,自幼父亲就去了。只余一老娘将他拉扯大,却因他自要科考当口去世。少年少陵便守了三年的孝。错过了第一次的科举,三年过后他对人生又有别的醒悟,是觉人生在世除了功名利禄便是一份自由。三年后他便再未参考,而是一路从家乡游到京城,在京城为讨口饭过活再筹备路费时,就在街口帮人写信并卖字画做扇面。那些诗词便是那时流入到勋贵当中。
而他在京中声名鹊起那年,正遇南方洪灾,在与一位勋贵子弟闲聊说此这事时,顺带提了些治灾治水之策。那勋贵子弟一听甚觉有理,回头便学给了身为工部侍郎的父亲听,那工部侍郎闻言后连说妙策,当日便写了折子与先皇说了策论并提到献策为何人。
先皇是爱才之人,第二日便要宣这少陵面圣,哪知再去寻人之时,少陵已离了京继续他的周游之旅。先皇派人去追也未有果,只感叹若此人入朝为官必是砥柱能臣。
事隔五年,却不曾想他已归到宁王手下,一露面便是又做了件大事——参与到刺杀皇亲贵族的某划中。
前些年的事一一掠过苏昭珩脑海,他也满心感慨。“确是世事多变,宁王这算是得了个好助手,看来他心中还是有着想法的。”
一个无心争权者,不要说招揽幕僚,怕是有也得避嫌,宁王这大刺刺带了身份为幕僚的少陵回京。真不知他是以进为退,抑或是完全有持无恐,要给皇帝也施些压。
前世没有鞑国谈和一事,如今这样的局面是苏昭珩未曾想到过的。
眼前有个野心勃勃的皇弟,如今再来个心思不明的不得不防的宁王,皇帝也是够累的。
他们这些臣子也得跟着受累,主要是皇帝并不清楚自家母亲与弟弟在后面拖了什么后腿,想想也是心累。
事情多而复杂,还总是打得人措手不急,林老太爷也觉得疲惫。“皇家争斗只要不祸及我们,便当不清楚,如今要提防的也只是睿王一个。”
那才是只伺机而动的凶兽,还与曹牧之狼狈为奸,手段也是令人防不胜防,一如今日突起的刺杀之事。
“睿王行事越发让人摸不着头脑了。”苏昭珩今日总与林老太爷心中想到一块去了,皱起了眉。
林老太爷深以为然,“如今已处在被动,静观其变吧,与曹牧之斗了这些年,收拾他的手段我自认还是有的。”
睿王的反心只差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