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一章 潜龙在渊(一)(1/3)
表章不断的上去了,虽然措辞不一,可都是大同小异,燕地河北文臣与武将,各行其是,各当其责,也就罢了而入卫河东之晋阳军,军中主将岳飞,虽然勇猛,更有大功但资序远远不够,领一军尚可,担起方面责任就怎么也不够了,当善选文臣为安抚使,领起路帅之责,由此上下得安,河东可谓无事矣!这些表章,大家都是心照不宣而已,而且对于朝堂上面那位官家只怕也是他内心中所最愿意见到的安排,这些表章上后,顿时就有了反响,官家也甚为上心,连日与执政谈及的,都是这件事情。
王禀更是数次入禁中与官家亲对,朝野当中,几乎没有对这桩大事提出什么反对意见,一则就是北面防线必须得整理一下了,始终淹留西军在那里顶缸,毕竟不是一个事情西军可以分化,可以压制,可以瓦解,但是朝廷还是得保存这么一支武力,以备缓急之用。
而且西军已经传来消息,老种相公已然病倒,眼看病势还不算轻,只怕熬不了太久的时间了,西军这次出征转战南北也的确消耗甚大,加上统领全局的老种不豫,朝廷忌惮也少了许多,调其回镇陕西将养一下元气,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西军去后,必须要有军马镇守,而且要是再将河北河东军镇养起来,对西军也不必那么提防了,正可以起到制衡之效,一些不能说出口的话就是,晋阳军的确是一支不依常规兴起的强军,比起其他宋军,战力实在过于彪悍,而现在得用的杨某人对晋阳军影响太大将这支军马远远调出,这是防闲的正理。
官家虽然因为财计事不得不用甚而是重用了,杨某人可不能不有提防预备的手段,而且晋阳军居河东,就可以将这支军马的将来限制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哪怕代价是以七零八落,两军互调,这么个凶险直面女真之地,也在所不惜。
杨凌在这件事情上,没有发出半点声音,就当不知道有这么回事这件大事,是汴梁城中这些时日摆在明面上的焦点,而且通行得也异常顺到,不多时候就到了快要进行实质性准备的地步。
在大宋这几十年来算是前所未有的高效,也没有任何关于朝中决策一定伴有的党争,大家都很默契的有志一同细论原因,只怕还是党争之中的文臣士大夫,在压制武臣,压制强兵,防范深得军心,曾掌军权之辈上头,不论哪个党派,这上面还是同气连枝的罢。
另外一桩事情,就属于不怎么提得上台面,在底下暗流涌动的了最近汴梁城中,风传着有一桩很大好处的事情,就是买以每年收入为付息保证的所谓债券一年带来多少收益,明眼人都看得清楚在其间每日滚动的就是一条铜河,多少人眼热得都睡不着觉,恨不得喉咙里面伸出手来一把攘夺过来。
可是当初成事,联络的是在汴梁树大根深的将门世家,背后更有禁中人支撑现在更是成了应奉官家的产业,大家也只好瞧着流口水罢了,谁知道管勾这产业的杨某人,竟然是手段百出拿出了这么一个发债的勾当!
这发债还不是明面上面发售都是口口相传而已,若是一人得知消息,告诉了另外一人,就是好大的情分到了,这个时候,据说第一批债券已经销售出去多是大有势力的人物认购了,发出去约一千万贯的债券,多者一家买了数十万贯百万贯,少的也有几万贯不等,带来的好处也是惊人,杨某人给到了三分利!
每年经营所得,优先用来偿付利息!每年收益,大家多少都有个数,六七百万贯以上是怎么也跑不掉的,杨凌此举,就是将这条铜河敞开让大家舀水!他为什么有此举,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靠谱的判断就是杨凌知道自己地位不稳,能做的事情就是以钱来结个善缘,只要将这些好处分出去,嫉恨他的人自然就少了,肯帮忙维护他地位的人就多了起来。
而且这付息上面,花头太多,明扣暗扣的,杨凌自己落的好处也不在少处,眼见晋阳军要到燕地,杨凌以后怕是再难给他领兵在外,居于重要地位的机会,无非就是以一今天子幸臣身份留于汴梁干脆多捞一些,做一个足谷翁安乐一生,也是正常。
这般消息暗自以极快速度散布而出,顿时风靡汴梁全城,汴梁这座此刻全世界繁华第一的城市天下财货,都是朝着这里集中汴梁城中沉淀淤积的财富,不下数亿贯而这个时代,投资渠道终究有限,哪怕现在这今天朝对应于社会财富的投资渠道,也是不够的所以才有那么多集资案发生,这些钱淤积在这里,不仅不能生财,说不定还是后代取祸之道,而有一个稳定的收益来源,则才足以传家。
三分利诚不算高,但是这债券却可以吸纳大额投资!放高利贷可以要到七分八分,但是一笔放出去也就是区区之数,还怕放淌掉了,投入人力心力也大,现在吸纳债券,动则就是数万贯数十万贯,具体在每一贯上回报虽微,但是总数却是惊人!
而且这个也有稳定收益来源,付息有绝对保障,只要在家里坐等每年收钱就成,这般消息一旦传出,汴梁城中有积储之家顿时对杨凌又趋之若骜,私下里寻门路托关系想买这个债券三分利指望不上,就是二分甚而更低一些,也是不错!
这两件事都是在杨凌得差遣之后,几乎同时发生的,在一副平静模样,再没生出什么事情的杨凌身上,就是冰火两重天的待遇,在仕途上大家都不看好将来杨凌得很,要刻意疏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