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第40章 非主流和主流的抗争(1/2)
临近年节,在蓉城的大街上总能看到模仿《顽主》中对白的年轻人,虽然不是那么正宗的京味,却别有一番喜剧效果。
其中的不少桥段被他们津津乐道,年轻人聚在一起如果不谈论《顽主》那就是落伍了。
这就是《顽主》带给蓉城的改变。
这个年代一部电影上映基本上没有宣传费用,还不流行大张旗鼓的在报纸和电视上打广告,带着演员四处跑宣传,也没有各种炒作。
顶多是在电影院贴几张电影海报,告诉观众这是个什么类型的电影。
电影的宣传几乎全部依靠观众的口口相传,好口碑才能让更多的观众走入影院。
米佳山心中颇为忐忑,他知道《顽主》最好的放映地点是在京城,也只有京城人最懂这部电影,这就是地域文化。
不过,如果《顽主》在蓉城折戟沉沙了,那就没有机会在京城放映了。
好在一部好电影能够获得观众的共鸣,蓉城的年轻人同样喜爱这部京味十足的片子。
看着从影院传过来的好消息,米佳山立刻申请让影片在北方各大城市上映,要是还能取得好成绩,那就在全国范围上映。
他这么做是担心《顽主》会在南方遇冷,这毕竟是一部带有浓重北方地域文化的影片。
华国南北方的文化差异颇大,东北的二人转在南方没有市场,南方的滑稽戏同样无法在北方流行,两地观众的口味迥异。
进入腊月,《顽主》终于在京城上映。
这部电影在京城比在蓉城还要火爆,看着电影中熟悉的景物,听着熟悉的台词,感受着京城的日常生活,京城的观众就像是自己在电影里一样。
这种代入感特棒!
而且,他们更能理解影片中三位主角的遭遇,因为这种事就发生在他们身边,发生在他们身上,面对这个变革中的社会,年轻人迷惘无措,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这是一部能带给他们欢笑,还能引起他们强烈共鸣的电影。
与此同时,报纸和杂志上开始关注《顽主》,由电影的热映带来了猛烈的抨击。
林子轩发表在《京城文学》上的小说并没有引起主流文学圈的关注。
一个新人作家写了一部小说,就算是内容标新立异,也不值得大张旗鼓的评说。
但《顽主》拍摄成电影,引发了年轻人的观影热潮,形成了一种现象,造成了社会影响,这就值得说道一番了。
报纸上普遍评价《顽主》是一部低级趣味的电影,是一部媚俗的电影,是一部抹黑社会建设新风貌的电影。
为什么会引起这么猛烈的抨击呢?
这和《顽主》里不少调侃的情节有关,比如奖,这就是对主流文学圈的一种讽刺,还有揭穿道貌岸然的学者和教育家,把社会上不少成功人士虚伪的外衣扒掉,露出里面的花花肠子来。
《顽主》说到底就是对这个时代主流价值观的嘲讽,是非主流对主流的挑战。
这就难怪人家会抨击了。
《顽主》不出名就算了,既然你出名了,那这些代表主流价值观的人自然要发出声音来。
如果他们代表高,那么《顽主》就是低俗文学,他们是阳春白雪,《顽主》就是下里巴人,只有把《顽主》打落尘埃,才能显得他们高尚深刻。
林子轩对此早有心理准备,他看着报纸上的评论,没什么反应,还有心情和慕姗姗说笑。
“这篇说的就很好,在社会进入新时代的当口,《顽主》反其道而行之,迎合社会上不良的低俗思想,讨巧媚俗,误导青年人,造成严重恶果,值得我们反思和警惕。”林子轩模仿着领导在会议上讲话的语调说道。
“你竟然不生气?我都觉得过分。”慕姗姗气愤道,“不就是一小说么?值得这么没完没了的闹腾,好像你犯了多大罪似的。”
“你可别生气,气坏了身子不值得,喝口茶消消气。”林子轩把茶杯递过去,劝说道,“从历史上看,经典名著都是超越时代的,你等着吧,十几年之后,那时候的人就会把《顽主》奉为经典了。”
“你这是自我安慰呢?还是被气疯了?”慕姗姗怀疑道。
“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个时代的主流价值观是高端深刻有内涵,比较正统,下个时代的主流价值观就会反过来,是调侃、颠覆和解构,按照西方文学的术语,这叫做后现代主义文学。”林子轩分析道。
“你倒是想得开,想的明白。”慕姗姗无语道。
“咱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犯不着和他们一般见识。”林子轩无所谓的说道,“当然,主要还是争不过人家,要是能争过,我早就和他们对骂了。”
这倒是大实话,在报纸和杂志一边倒的对《顽主》展开攻势的时候,林子轩就算是有三头六臂也无法和主流价值观抗争。
“那就这么算了?”慕姗姗不甘心道。
“我正琢磨这事呢,有两个选择。”林子轩纠结道,“我原本想,他们说我低俗,那我就写一本思想内容特深刻的小说,让他们无话可说,可那样他们就会说我这是浪子回头,改邪归正了,我要是不写深刻的小说,继续写《顽主》这类小说,他们还会照样骂下去。”
“要不这样。”慕姗姗想了想,兴奋道,“你先写一本深刻的小说,在他们说你改邪归正的时候,你再写一本调侃的小说,他们要是还骂你,你就接着写一本深刻的小说,这样周而复始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